【法條】
第二十五條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獲得延長婚假、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釋義】
本條是對公民晚婚晚育的獎勵規定。
按照1982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的規定,按法定結婚年齡推遲3年以上結婚為晚婚;婦女24周歲以上生育的為晚育。我國《婚姻法》規定的法定結婚年齡,男子為滿22周歲、女子為滿20周歲。因此晚婚就是在法定婚齡基礎上,男女青年超過法定結婚年齡3年以上初次結婚,即男子年滿25周歲或者女子年滿23周歲結婚的;晚育,就是適當地推遲婚后初育的年齡,即婦女24周歲以上生育子女的。按照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晚婚晚育應予鼓勵。本法第18條關于計劃生育政策的表述中也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晚婚晚育。
在立法過程中,有少數常委委員就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本法不應再對晚婚晚育予以鼓勵。有的提出,在符合法定結婚年齡和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子女的前提下,早生還是晚生是公民個人的選擇權,法律不宜再對這一權利進行限制。也有的提出,在計劃生育工作開展的初期,為了避開生育高峰,提倡晚婚晚育是必要的,但是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工作,生育水平已經相對穩定,再延續這一提法已經不太合適。因為現代婦女由于面臨許多的社會壓力,高齡以后生育的人越來越多,無論是醫療實踐還是科學研究都表明,高齡生育更可能給婦女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不利于母嬰的身心健康,所以還是應該提倡男女選擇最佳的生育時期生育子女,這也是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常委會從穩定現行生育政策的角度出發,對生育政策的表述沿用了以往的說法,未做改動。因此,本法仍然規定了對晚婚晚育的公民予以獎勵優待的原則。
本法明確規定了晚婚晚育都可以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婚假、生育假,延長的獎勵婚假和獎勵生育假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獎勵婚假和獎勵生育假,指公民因晚婚晚育而享受的特別獎勵休假,休假期間,工資、資金一般照發。
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生育條例和辦法中都有對晚婚晚育者進行獎勵優待的規定。國家規定的基本婚假一般為3天,除甘肅省外,其他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規章在此之外都又規定了晚婚獎勵假,時間有長有短。最短的增加了7天(北京、天津等6個省區市);一般規定增加10至15天(廣東、云南等20個省區市);增加時間較長的為安徽、陜西(20天)和山西(一個月);西藏、青海、山西還規定,一方晚婚的,由一方享受晚婚假。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女職工享受不少于90天的法定產假。除浙江省外,其他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此基礎上又對晚育的婦女規定了晚育假,即在法定產假的基礎上給予適當延長產假的獎勵,各省獎勵的時間差距較大。多數地方規定晚育假10-30天;有些地方規定增加45-90天;最長的是西藏,規定增加九個月。遼寧、福建、云南、西藏等地方還把晚育假與領取獨生子女證聯系起來,規定晚育并領取獨生子女證的,才可享受晚育假。河北、安徽等七個地方還規定,在產假期間領取獨生子女證的,產婦除享受增加的晚育假外,還另增加獎勵假。此外,還有14個地方規定,在給予女方晚育假的同時,給予男方一定期限的護理假,一般為7-10天。
為保證晚婚晚育獎勵的落實,各地方普遍規定,對享受晚婚假、晚育假和護理假的職工應視為出勤,工資、獎金照發,不影響提職、提級、評先進,一切福利待遇不變。北京、天津兩地還規定如不能保證晚育假的,可增發工資;產婦不休所增加的晚育假的,給予女方一個月工資的獎勵,獎勵費由夫妻雙方所在單位各負擔50%.
對晚婚晚育者的其他福利待遇,各地的規定不是很充足,只有為數不多的省市有所涉及。如,天津、浙江兩地規定,職工實行晚婚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分配住房;吉林規定,職工實行晚婚尚未生育的,單位在分配住房時,應按有一個子女對待;吉林、浙江、陜西省規定,職工30周歲或者35周歲以上未婚的,單位在分配住房或者集資建房時應與已婚人員享受同等待遇;城鎮居民(主要是城鎮無業人員和個體經營者)實行晚婚晚育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單位給予表彰和適當獎勵;等等。#p#分頁標題#e#
對農民實行晚婚晚育的獎勵優待,各地的規定相對來說不是很充分,主要是免除夫妻雙方或者晚婚晚育者本人一年的集體義務工或勞動積累工;有的地方規定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村委會給予表彰和適當獎勵或者優先安排宅基地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正本)
2012-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五號
2013-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正案
2010-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08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8-06-2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政治決議
2008-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
2004-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12-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辦法的決定
1999-01-30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989-02-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1990-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全民健身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國務院關于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的通知
2013-12-02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