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條 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
建筑工程竣工時,屋頂、墻面不得留有滲漏、開裂等質量缺陷;對已發現的質量缺陷,建筑施工企業應當修復。
【釋義】本條是關于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壽命內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以及工程竣工時不得留有質量缺陷的規定。
一、建筑物的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的質量,關系著整個建筑物的安危。如果地基基礎或者主體結構如果發生質量問題;該建筑物將無法安全使用。實踐中因建筑物的地基基礎或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造成的人身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事故屢見不鮮。例如,1997年 7月 12日發生在浙江常山縣的一幢五層住宅樓倒塌,就是因為該建筑物的地基基礎部分工程質量低劣,施工中不按保證安全的要求對基礎內側進行回填土,基礎磚墻使用的磚和砌筑砂漿質量嚴重不合格,使得該建筑物存在重大質量隱患,交付使用僅3年,就因地基基礎磚墻受積水浸泡而發生粉碎性破壞,使整幢大樓在幾秒鐘內倒塌成為一堆廢墟,釀成36人死亡,3人重傷的重大事故。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建筑物的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一定不能有任何質量隱患。為此,本條明確規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
二、建筑產品與一般產品不同,建筑物一旦建成,一般都將長期使用,這就要求在建筑物合理使用壽命期內,不能有危及使用安全的質量問題,否則將會對人身安全構成威脅。為此,需要對建筑產品的生產者(包括建筑工程的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及工程監理單位)對其建筑產品承擔質量責任的責任期間,作出合理的規定。與一般產品的生產者對其產品的質量缺陷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責任期間最長不超過自產品交付最初用戶起10年(《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用戶、消費者滿10年喪失;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不同,按照本條的規定,建筑產品的生產者對直接關系到建筑物使用安全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承擔質量責任的責任期間,應當為建筑物的整個合理使用壽命期間。至于何謂建筑物的“合理的使用壽命”,本法未作規定,法律中也很難對此作出具體規定,需要根據各類建筑物的不同情況,如建筑物的結構、使用功能、所處的自然環境等因素,由有關技術部門作出判斷。在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制定的《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試行)》中規定,按民用建筑的主體結構確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為四級:一級耐久年限為100年以上,適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層建筑(指10層以上的住宅建筑、總高度超過24米的公共建筑及綜合性建筑);二級耐久年限為50~100年,適用于一般建筑;三級耐久年限為25~50年,適用于次要建筑;四級耐久年限為15年以下,適用于臨時性建筑。也就是說,除臨時性建筑以外,民用建筑的合理使用壽命最低也應在25年以上,在這個期間內,必須確保建筑物的地基基礎和主體工程不發生影響建筑安全使用的質量問題。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壽命期內,因地基基礎工程或主體結構質量問題造成安全事故的,有關責任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為保證建筑物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建筑工程的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和工程監理單位都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認真履行各自應當承擔的質量保證義務。建筑勘察單位應當為建筑工程提供準確的有關工程地質資料;設計單位應當按照有關保證工程安全的法律、法規和設計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設計,保證建筑工程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的設計安全可靠;工程施工企業必須嚴格按照工程設計和施工技術標準進行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的施工,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得有任何偷工減料的行為;工程監理單位必須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的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對建筑工程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的質量進行監督。任何一方不履行法定的保證質量義務,造成建筑物地基基礎工程或主體結構出現質量問題的,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三、本條第二款規定,建筑工程在竣工時,建筑物的屋頂、墻面不得留有滲漏、開裂等質量缺陷;對已發現的質量缺陷,建筑施工企業應當修復。這是針對目前在房屋建筑中大量存在的質量問題而作出的規定。一段時期來,不少新建房屋在交付用戶使用時,即存在不少質量問題,如屋頂滲漏,地面和墻壁空鼓、開裂,上下水管道堵塞,門窗變形、開關不靈等等。本來,已竣工的建筑工程如果存在這些質量問題,施工企業應當進行修復,在修復完好以前,是不能作為合格工程竣工驗收,不能交付用戶使用的。但有些施工企業對已完工的工程中存在的質量缺陷并不按規定予以修復就交付竣工驗收,有些驗收單位也不按規定標準進行驗收,致使上述質量問題成為房屋建筑中的質量通病,嚴重損害用戶利益,群眾對此反映強烈。針對這一問題;本條明確規定,建筑工程竣工時。不能留有質量缺陷,對已發現的質量缺陷,施工企業應當修復,否則不能交付使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萬國郵政聯盟組織法第八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2012-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領事協定》的決定
2010-0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職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2009-06-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批準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建議的決定
1990-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萬國郵政聯盟組織法第六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5)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09-20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4-29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2014年修訂)
2014-02-2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