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屬各有關單位、勞動企業: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我院改革的逐步深化,為了貫徹國家對小企業放開搞活的有關精神,加強對企業的管理,結合我院勞服企業的實際,以理順產權關系為突破口,積極推進勞服企改造為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促進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依據國務院發布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規定》,對1992年5月1日印發的《中國科學院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條例》進行了補充和修改,現將修訂后的《中國科學院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條例》印發給你們,請各分院、各主辦單位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及勞服企業進行學習、并貫徹執行。
中國科學院
一九九七年七月七日
中國科學院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條例(修訂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深化我院勞動就業服務企業(以下簡稱勞服企業)的改革,規范企管理,積極推進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代企業制度,根據1990年11月21日國務院第66號令《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勞服企業是指院屬各單位主辦的以安置本單位分流、待業以及社會上再就業人員為主要任務,經屬地勞動部門認定的經濟組織。
第三條 中國科學院依據國家政策法規保護勞服企業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借口侵犯企業法人財產權,不得非法改變勞服企業的性質和隸屬關系。
第四條 我院積極推進勞服企業的股份合作制改造,有條件的可依法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條 勞服企要加強管理、改善經營、努力提高經濟效益。
第六條 勞服企業的改革與各主辦單位的后勤改革應緊密結合。
第二章 管理體制
第七條 高技術促進與企業局是我院勞服企業的行政主管部門,京外有分院地區的院屬各單位的勞服企業,委托各分院進行管理。
興辦勞服企業的院屬各單位是主辦單位。
第八條 院屬各單位原則上只能辦一個勞服企業。
第九條 主管部門的職責
(一)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研究制定中國科學院勞服企業政策和管理規定。
(二)監督勞服企業貫徹執行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指導勞服企業制定管理制度。
(三)依法維護勞服企業的合法權益。
(四)協助勞服企業籌措發展資金,增強勞服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五)指導和組織勞服企業經理(廠長)(以下簡稱經理)及專業人員的培訓、業務考察、信息交流等,不斷提高我院勞服企業的整體素質。
第十條 主辦單位的職責
(一)任免勞服企業的經理、副經理,并報主管部門備案。
(二)對勞服企業經理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對勞服企業領導人的監督制度。
(三)依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具體情況,制定管理辦法。
(四)無法定理由,不得隨意罷免和調動任期內的勞服企業經理;但勞服企業出現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虧損或經濟效益徘徊不前,可以調整或提前撤換經理,并要報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章 勞服企業的開辦、變更和終止
第十一條 勞服企業的開辦、變更和終止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有關規定辦理。其中開辦時須經主管部門按政策規定的條件審定企業性質,并報屬地勞動部門認定。
第十二條 勞服企業的終止條件:對連續虧損兩年以上的勞服企業,主辦單位要及時進行必要的診斷,弄清虧損原因,對于那些短期內無力扭虧為盈的、無力承擔主辦單位分流人員、原有人員也寥寥無幾的名存實亡的勞服企業,要按政策采取相應措施,包括關、停、并、轉,直到破產。
第十三條 勞服企業終止時,報主管部門核批后,由主辦單位負責成立清算小組,依法對勞服企業的資產、債權債務進行清理;其中勞服企業原享受國家稅收的減免金、生產扶持金和勞服企業自身的集體積累、福利基金等,主辦單位依法收回,并單獨列帳反映,今后仍用于發展勞服企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處置。
對終止的勞服企業的職工必須要依法妥善安置。
第四章 權利和義務
第十四條 勞服企業依法享有以下權利;
(一)對勞服企業的全部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處置的權利。
(二)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民主管理。
(三)依法確定勞服企業的用工形式、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不得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確定對勞服企業的獎懲條例。
(四)享受國家和屬地政府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
(五)拒絕一切單位和個人違反國家規定的攤派和平調,維護勞服企業的集體利益。
第十五條 主辦單位派到勞服企業的人員,包括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仍保留在原單位的編制和待遇,退休后回原單位領取養老金并享受退休人員的一切待遇。
第十六條 安置主辦單位的分流人員時,要與主辦單位簽定協議(包括養老、醫療、住房等內容);勞服企業與個人簽定聘用合同。
第十七條 勞服企業承擔以下義務:
(一)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國家和院的方針政策以及有關規定。
(二)負責勞服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搞好就業服務,優先安置主辦單位的分流人員和院系統內的待業子女。
(四)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改善勞動條件,提高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五)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心須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為職工辦理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
第五章 企業的組織機構和經營管理
第十八條 沒有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勞服企業實行經理負責制,經理是勞服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由主辦單位按照本條例負責任免。
第十九條 經理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領導和組織勞服企業生產經營,行政管理工作。
(二)制訂勞服企業的中、長期經營發展規劃,決定年度生產經營計劃,固定資產投資方案。
(三)決定勞服企業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四)提名聘任或解聘勞服企業副經理(副廠長)。根據院和國家勞動部門的有關規定聘任、解聘勞服企業職工。
(五)制訂年度財務預、決算和利潤分配方案。
(六)制訂勞服企業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職工的獎懲和工資調整方案。
(七)負責建立健全職工的民主管理和有關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八)定期向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報告工作。
(九)勞服企業章程內規定的其它職權。
第二十條 勞服企業應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的經營靈活的特點,重點發展那些投資少,見效快,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吸納人員多的第三產業,例如發展科技服務、開拓旅游、金融、交通運輸、物資、信息咨詢和對外貿易等新興行業,為承擔主辦單位的人員分流創造條件。
第六章 資產管理和收益分配
第二十一條 院積極貫徹國家對小企業放開搞活的有關精神,主辦單位要從實際出發,以理順產權關系為突破口,斷續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賃、出售等多種形式,促進勞服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在產權界定中,嚴格按照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國經貿企[1996]895號和勞動部、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勞部發[1997]181號文件精神:依法確認、尊重歷史、寬嚴適度、有利監管的原則,要體現“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有利于勞服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第二十二條 勞服企業使用主辦或扶持單位提供的資金、廠房、實物及無形資產等資產,凡事先約定為投資關系、債權債務關系或無償資助關系的,按約定界定產權;沒有約定的,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勞服企業開辦初期和發展過程中,使用主辦單位為解決職工子女和富余人員就業提供的廠房、設備和其他實物資產、無形資產及所形成的收益,應歸勞服企業集體所有;
(二)主辦單位及其所屬人員將其發明、專利技術(非職務發明、專利除外)以及其他無形資產帶給勞服企業所形成的資產,應歸勞服企集體所有;
(三)勞服企業使用主辦單位的設備、房屋等實物資產,凡主辦單位收取的折舊費、資產占用費、管理費及其他費用或實物計價之和達到或超過其資產凈值的,該實物資產及其形成的資產,歸勞服企業集體所有;沒有超過其資產凈值的剩余資產,可按下列方式之一處理:(1)作為安置主辦單位富余人員及失業人員的扶持條件;(2)由勞服企業一次付清或分期付款;(3)按國家有關規定作為投資;(4)按國家規定交納不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資產占用費,或按約定交付租金。
第二十三條 勞服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定所享受的免稅、減稅、稅前還貸和以稅還貸等優惠政策,其所得及形成的資產,1993年6月30日前形成的,其產權歸勞服企業集體所有;1993年7月1日后形成的,國家對其規定專門用途的,從其規定;沒有規定的,按集體企業各投資者所擁有財產(含勞動積累)的比例確定產權歸屬。
第二十四條 勞服企業使用銀行貸款、國家借款、主辦單位借款等借貸資金形成的資產,其產權歸勞服企業集體所有。主辦單位為勞服企業使用的貸款和借款提供了擔保,并履行了連帶責任的,須確定主辦單位和勞服企業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
第二十五條 凡勞服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使用屬于主辦單位提供的生產經營場地,應繳納土地使用占用費或租賃費,其生產經營場地,該勞服企業有權繼續使用。
第二十六條 職工個人在勞服企業中的股金及其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職工個人所有;難以明確投資主體的,其產權暫歸勞服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第二十七條 勞服企業接受資助和捐贈等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原則上按資助、捐贈時的約定來確定歸屬;沒有約定的,其產權歸勞服企業勞動者集體所有。
第二十八條 企業的收益分配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職工的勞動報酬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的原則,分配的形式和辦法依法確定;稅后利潤,按國家規定確定公積金、公益金、勞動分紅和股金分紅的比例;沒有利潤的不能分配。
第二十九條 勞服企業資產已被平調、侵吞或無償占用的,應依據國務院第66號令《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規定》和本規定進行產權界定,凡界定為勞服企業集體資產的,應按有關規定辦理有關手續。勞服企業集體所有制性質發生變化時,應依法進行產權界定。凡界定為勞服企業集體資產的,應由主管部門依法收回并單獨列帳反映,仍將該資產用于興辦勞服企業,安置就業。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
第三十條 勞服企業要加強黨、團組織的建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建立工、青、婦群眾組織,加強對職工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科學文化和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的文化素質。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建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第八章 附則
第三十一條 在執行本條例時,遇有與國家對勞服企業有關規定相抵觸時,均應當執行國家的法令法規。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七日起生效。原制定的與本條例條款不一致的規定,以本條例為準。
第三十三條 依公司法建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按公司法執行。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由高技術促進與企業局負責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成立香港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的決定
1996-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8修正)
1998-11-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和今年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0-08-25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6-08-1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
1983-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2013-05-16國務院關于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1-23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11-30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2-09-05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泰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1-01-2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
2008-08-28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8-09-1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地震災區恢復生產指導意見的通知
2008-06-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贈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
2008-05-31國務院關于太湖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2-16國務院關于修改《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決定
200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