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第一種情形,為保護冒名頂替者的利益,應本著務實、自我負責的原則,確認隱名投資者的股東資格,并要求其對名義股東和公司外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對第二種情況,要根據是否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區別對待。隱名投資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如外商投資國家禁止外商進入的領域或者公務員隱名投資企業等,原則上應當認定為無效。在這種情況下,對隱名投資者的保護不能是簡單的隱名投資協議安排,而應通過較為復雜的合同安排來保護當事人的權益。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應當按照務實原則認定隱名投資者為股東。
在第三種情況下,由于隱名投資協議不為公司及公司其他股東所知,因此純屬“兩人協議”,對公司其他股東沒有約束力,無法確認隱名投資者的股東資格。隱名投資者只能根據雙方約定追究名義股東的違約責任,如果取消隱名投資者的股權,名義股東轉讓、抵押等將更加困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證據采信規則
2021-03-14違反勞動安全法的責任
2021-02-18勞動仲裁后可以申請復議嗎
2021-01-04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離婚起訴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7小孩商場電梯受傷賠償應該找誰
2021-03-07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詐騙罪 偽造房產證
2020-12-14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濟補償金
2021-01-17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如何提高理賠效率
2021-01-05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