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具體形式如下:。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所謂竊取商業秘密,包括內部竊取、外部竊取和串通竊取;所謂誘使獲取商業秘密,通常是指行為人向掌握商業秘密的人提供財產或者其他優惠條件,誘使其向行為人提供商業秘密;所謂以脅迫手段獲取商業秘密,是指行為人采取威脅手段;所謂以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是指除上述行為以外的其他非法手段。例如,通過商務談判、合作開發研究、參觀學習等機會獲取、窺探他人商業秘密等。以不正當手段泄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獲取商業秘密。所謂泄露,是指將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泄露給第三人或者其他不特定的人,使其失去秘密的價值;所謂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是指非法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具體情形。需要指出的是,以非法手段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人再次泄露或者使用商業秘密的,構成雙重侵權;第三人向侵權人知悉商業秘密并泄露或者使用商業秘密的,也構成侵權。三。違反約定或者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泄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持有的商業秘密。商業秘密的合法持有人可以是與權利人有合同關系的對方當事人,也可以是權利人所在單位的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內部人員。上述行為人違反合同或者單位規定的保密義務,將其知悉的商業秘密公開、自行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的,構成侵犯商業秘密。
4。第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上述違法行為時,仍然從侵權人處獲取、使用或者泄露他人的商業秘密。這是間接侵權。行為人明知是他人的商業秘密,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侵犯商業秘密的,但仍然取得、使用、泄露該秘密的。因此,法律將這種行為視為侵犯商業秘密。第二,如何防范商業秘密。針對商業秘密的特點,提出了以下防范措施:1。證明其為商業秘密合法所有人,屬于法律保護范圍的措施:
A.保留開發、研究、獲取商業秘密的技術資料和經濟資料的原始資料。在訴訟中,公司應當證明的是公司是商業秘密的合法所有人。如果原始信息丟失,公司主張權利的依據將不復存在。
B.采取相應的保密措施,證明該商業秘密已被保守:
在涉及該商業秘密的文件上注明“機密”或“商業秘密”字樣;
如果文件柜是軟件形式,則將該商業秘密放在保險箱或上鎖的文件中,需要加密;
監控所有含有商業秘密的文件,對無效文件要及時銷毀;
2。完善商業秘密保護制度
a.制定詳細的商業秘密保護方案,并在公司內部嚴格執行,對接觸商業秘密的員工名單進行保存和調整。
所有涉及商業秘密的聯系人的原始記錄應予以保留。
商業秘密的內容只能在公司有限的范圍內披露。
含有商業秘密的文件的轉讓必須密封。
B.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公司全體員工的商業秘密保護意識,特別是針對工作本身的需要,如技術人員、網絡管理人員、文件管理人員等需要接觸商業秘密的員工,應加強培訓,增強其保密意識和責任心。限制不必要的商業秘密交換。
C,保密協議
對于可能接觸到商業秘密的員工和商業伙伴,公司應告知他們保護商業秘密的義務,并與他們簽訂保密協議。
如果商業秘密被一些核心員工掌握,一旦商業秘密被其他競爭對手知道,將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光有保密協議顯然是不夠的。公司可以考慮與員工簽訂競業禁止協議,即員工離開公司一段時間后(根據《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最長不得超過三年),不得在與本公司競爭的企業任職,不得自營與原公司競爭的業務。這樣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更有效地保護公司的商業秘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約定競業禁止條款,公司必須給予員工一定的經濟補償,以體現公平原則,否則競業禁止條款可能無效。
事實上,在我國相關法律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利用保密協議對員工和商業伙伴進行限制是企業最便捷的手段。一份措辭嚴謹的保密協議甚至可以產生競業禁止的效果。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撤銷行政許可需要聽證嗎
2020-12-08交警現場處罰寫錯車牌該怎么行政復議
2020-12-18醫護人員因公殉職如何認定
2021-01-07雇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9法津顧問必須是律師嗎
2021-02-11有限公司減資需要驗資嗎
2021-03-09比特幣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2020-12-11家暴離婚具體怎樣賠償
2021-02-17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做了一年多的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1-19工傷賠償與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1交通事故傷人后保險公司理賠流程
2020-11-18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健康保險包括哪些
2020-11-28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