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持有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股權持有協議就是有效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其中規定,實際投資者出資并享有投資權益,名義投資者為名義股東。實際投資者與名義股東對合同效力有爭議的,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沒有規定的,實際投資者與前款所稱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歸屬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裁定合同有效,實際出資人以名義股東實際履行出資義務為由向其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名冊記載和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為由否認實際投資者權利的,未經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實際出資人要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在股東名冊、公司章程中記載,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相關內容:代表公司持有股權的風險
<1.股權比例約定。未來公司股權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很多。比如代表公司持有股權的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司未來增資擴股會導致股權比例的稀釋,因此,實際投資者的利益將很難得到保護。司法解釋雖然肯定了協議的有效性,但投資權益并不等于股東權益。投資權益只能向名義股東主張,不能直接向公司主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據《公司法解釋》,實際出資人必須經公司半數以上股東同意,方可要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并在股東名冊上記載,在公司章程中記載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3.名義股東侵害實際投資者利益的風險。一般來說,實際投資者是幕后的,而名義股東是在臺前行使股東權利的。面對各種誘惑,名義股東可能會侵害實際投資者的利益。如名義股東不將資產收益轉讓給實際投資者、濫用股東權利(重大決策事項未經協商)、擅自處分股權(轉讓、質押)等。如實際出資人未履行出資義務,債權人追索的,名義股東需要在承諾范圍內承擔補繳出資義務,不能以非實際投資者為由拒絕承擔責任。當然,如果實際投資者和名義股東各司其職,通力合作,上述風險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控股協議中仍存在著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即未來股權轉讓的稅務風險,股權控股協議是有效的,但不應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實際投資者與名義股東對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實際投資者以名義股東實際履行投資義務為由向其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知道,歡迎咨詢法律BA網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計算機應用程序可否獲得專利
2021-02-14財產保全中的反擔保如何解除,能否解除
2021-01-12開假匯票承兌5萬如何處罰
2021-01-02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2020
2020-12-05北京長期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07裝修合同逾期多久解除合同
2021-01-13購買教育地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伯父可以把房產贈與侄子嗎
2021-01-23未到期的勞動合同能否解除
2021-01-17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員工未辦理離職手續勞動關系是否還存續
2021-03-23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員工離職手續有哪些
2020-12-15年金保險指的是什么
2020-12-09了解人壽保險的受益人的知識
2021-03-11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家庭財產保險對哪些情況的財產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08投保人如果體檢不合格保費會退回來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