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發生的爭議;
(3)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4)法律、法規規定應當依照本條例處理的其他勞動爭議。
具體管轄范圍: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本企業內發生的勞動爭議;縣、市、市轄區仲裁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設區的市、市轄區仲裁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人民法院目前原則上是受理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而起訴的案件。另外,《條例》還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本單位工人之間,個體工商戶與幫工、學徒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參照本條例執行。因此,這些也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根據《勞動法》第2條、第3條、第84條的規定,勞動爭議處理機構的受理范圍又進一步擴大了。
依據《條例》精神制定的《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規則》,規定了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職責:
(1)調解本企業內發生的勞動爭議;
(2)檢查督促爭議雙方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
(3)對職工進行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做好勞動爭議預防工作。
依據《條例》精神制定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組織規則》,規定地方仲裁委員會有四項職責:
(1)負責處理本委員會管轄范圍內的勞動爭議案;
(2)聘任專職和兼職仲裁員,并對仲裁員進行管理;
(3)領導和監督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和仲裁庭開展工作;
(4)總結并組織交流辦案經驗。
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1)承辦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日常工作;
(2)根據仲裁委員會的授權,負責管理仲裁員,組織仲裁庭;
(3)管理仲裁委員會的文書、檔案、印鑒;
(4)負責勞動爭議及其處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咨詢;
(5)向仲裁委員會匯報、請示工作;(6)辦理仲裁委員會授權或交辦的其他事項。
從總體上看,我國現行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與國際慣例是基本吻合的,如實行三方原則、自愿與強制相結合的原則、司法監督原則以及與勞工部門緊密聯系,十分注重調解,等等。其基本模式和處理體制與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也是相適應的。因此,它已經并將繼續為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然而,現行制度處理勞動爭議渠道比較單一,受案范圍還應繼續拓寬,組織形式仍需完善,這些問題有待隨著國家法制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如何處理?
2020-11-18寵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賠償責任主體是誰
2021-01-18刑罰轉變為無期是否還能執行
2021-03-01二房東跑了房東來收房,租客怎么辦
2021-02-10公司法關于分紅的規定是什么
2021-01-17交通死亡補償費計算依據
2021-01-23駕駛證十年到期多久需要再換
2021-03-11企業破產受理后能解除失信嗎
2021-02-222020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1-01-13哪些離婚證據是屬于非法收集
2021-01-28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交通事故車物定損要注意什么
2020-12-07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哪些情形下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6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用人單位社保欠繳可以勞動調解嗎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