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立法形式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應在《民法草案》第四稿(后稱《民法通則》)第431條中看到。法律咨詢:確立精神損害責任的條件是什么?律師回答:1.有損害的后果;(二)有侵犯自然人人格、身份權益的事實;3.侵權事實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四)侵權人有主觀過錯或者過失的,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相關法律知識:《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認定若干問題的解釋》有關內容的規定,監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致使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關系受到嚴重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第三條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并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一)侮辱、誹謗、誹謗,侵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克減、誹謗或其他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道德的手段(2)非法披露或利用死者隱私,或以其他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道德的方式侵犯死者隱私(3)非法使用或損壞遺骸或骨骼,或者以其他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的方式侵害遺骨的。第四條具有象征性人格的特定紀念物因侵權而永久滅失或者損壞,物主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第五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身權利受到侵犯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六條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未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請求,訴訟終結后,根據同一侵權事實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七條自然人因侵權行為死亡,或者其死亡后人格、遺骸受到侵害,其配偶、父母、子女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以其配偶、父母、子女為原告;無配偶、父母、子女的,其他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將其他近親屬列為原告。第八條侵權行為對人造成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造成人身精神損害并造成嚴重后果的,除責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應受害人的請求,責令侵權人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積極意義
2021-03-25交通事故我和保險公司都是被告法院怎么判
2021-01-20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合同當事人有哪些義務
2021-02-15指定住所監視居住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6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25老人需要有監護人嗎
2021-03-22沒離婚不讓看孩子違法嗎
2020-11-15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范圍和標準是什么
2021-02-16交通事故的賠償調解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擔保合同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1-03-16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勞動合同終止是否包括勞動合同解除
2020-11-19已經履行脫密期還需履行競業限制嗎
2020-11-25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航空公司騙旅客下機改簽延誤應如何理賠
2021-01-24保險合同有哪些必備條款
2020-12-19住院收費票據丟失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25保險代理人有哪些分類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