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出臺
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最新司法解釋
為了貫徹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戰略思想,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經驗,經審判委員會第1393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解釋二》)。值此司法解釋公布之際,最高人民法院負責人就《解釋二》的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解釋以維護和諧勞動關系為價值取向
問:請您介紹一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這一司法解釋的背景和意義?
答:勞動法頒布實施以后,隨著中國勞動用工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勞動關系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全國法院審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每年約以20%的速度遞增,成為民事審判中的熱點和難點。
為了適應勞動爭議審判工作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01年4月16日頒布了《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就勞動爭議案件的受理、管轄、訴訟主體、舉證責任、合同解除、判案依據、仲裁裁決的審查執行等一些亟須明確的問題,作出了相應的解釋。對勞動合同的違約金、競業限制、續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等問題,以及集體合同爭議、人事爭議、社會保險費爭議、工傷賠償爭議、欠薪逃匿糾紛等問題,確定根據勞動用工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調整狀況,按照“成熟一個、制定一個”的方針,適時出臺解釋。
從2003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開始起草《解釋二》,并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2004年底,因為《勞動合同法》的起草工作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我們又根據立法部門的建議,將解釋草稿中可能與勞動合同法重復的內容予以刪除,進一步征求意見。2005年4月,中央政法委下發了《關于依法及時處理企業勞動糾紛,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的通知》,要求抓緊對有關法律作出司法解釋,進一步完善處理勞動糾紛的法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據此再次調整了《解釋二》的內容,立足于解決實踐的亟須,確定對有些現在還不成熟的意見留待今后逐步解決,解釋稿進一步修改后認真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中國企聯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的意見,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了這部司法解釋。
意義
一是便于廣大勞動者準確理解掌握勞動法的規定,促進依法維權。勞動法是一個新的法律門類,頒布實施專門的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在中國也只有十多年的歷史。中國過去長期實行的是勞動用工由國家統包統管,國家是勞動用工的唯一主體,國家運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管理調整勞動關系,勞動者不太關心勞動關系中權利義務內容,即使產生糾紛一般通過行政渠道予以解決。
勞動法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解決勞動爭議設置了“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的渠道,但廣大勞動者對依法維權既不是很熟悉,也不是很習慣,產生糾紛往往找錯了解決的部門,錯過了仲裁的時機;還有一些勞動者不懂得依法維權,而是采取一些過激手段,諸如集體停產停工、毀壞生產設備,集體上訪堵塞交通要道、圍攻政府機關,或者制造個人跳樓自殺、暴力追索工資等錯誤和違法的做法。
我們這個司法解釋主要是從程序上明確了當事人如何依法維權,如何在現行法律框架下給勞動者設置一個便捷、有效的司法保護程序。
二是便于各級人民法院的法官準確掌握司法尺度,促進司法公正。勞動爭議案件作為新類型的民事案件,勞動關系與一般的民事關系、勞動合同與普通的民事合同相比,在當事人主體地位的平等性、當事人意思表達的自由性、國家關于勞動基準的強制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與廣大法官審理的其他民事案件在適用法律上有很大的差異,集中體現在勞動法的規定比較原則,配套的法律法規還在不斷制定和完善過程中,我們制定這個司法解釋,回答了廣大法官適用法律上所疑惑的一些問題,對幫助他們準確掌握司法尺度,促進辦案的公正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有利于規范企業勞動用工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其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勞動用工制度。我們在這個司法解釋中提出了用人單位拒付工資、解除勞動合同必須使用書面的形式,長期拖欠工資不能以超過六十日申請仲裁期限抗辯拒付,違法收取就業保證金、不依法辦理勞動者人事檔案、社保檔案移轉手續要依法處理,在勞動力派遣關系中用人單位要承擔連帶責任,集體合同具有高于企業內部規章的效力等等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方法,必將給各類用人單位規范勞動用工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是有利于建立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我們在這個司法解釋中突出了解決勞動者討要工資難的一些訴訟措施,突出了保護勞動者訴權的司法程序,肯定了建立多元化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肯定了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達成的調解協議的應有效力,提倡勞動者應當首先向用人單位主張權利,確定直接主張權利也是申請仲裁期限中斷的一種形式,強化了集體合同的效力層次,等等,核心就是促進勞動爭議得到及時、有效、公正的解決,消除勞資矛盾,減少勞資對抗,促進勞資關系的和諧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解釋充分征集了民意,匯聚了民智
問:這個解釋涉及億萬勞動者和廣大用人單位的利益,是否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
答:最高人民法院本著司法為民的指導思想,為了使司法解釋能夠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從2002年起我們就決定將一些重要的司法解釋在起草過程中公開征求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
本解釋在起草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多次召開座談會,在法院系統內部向全國31個高級人民法院,40多個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以及本院相關審判業務部門征求意見,對外多次向立法機關、行政主管部門,特別是向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全國工商聯,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勞動法學者和律師征求意見。
2004年9月30日,該解釋征求意見稿由《人民法院報》、《中國勞動保障報》、“律霸網”公布,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各界讀者給予了高度關心和積極參與,我們共收到網民在網上提出的修改意見1294條,群眾來信203封。法院系統、相關部門、專家學者以及廣大群眾的修改意見,我們均作了認真的歸納、整理和吸收,現在有的條文就是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修改或者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該司法解釋時,委員們嚴格把關,對許多重大疑難問題作了抉擇。
從有利于勞動者維權界定“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問:解釋第一條首先解釋“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用意何在?
答:《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勞動仲裁的期限是六十日,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算。如何理解“勞動爭議發生之日”,也就是如何掌握勞動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涉及到六十日期限的準確計算,涉及到勞動者的訴權能否得到有效保護,廣大勞動者非常關心,地方法院也經常詢問。
勞動法從立法上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期限是六十日,本意是為了促使勞動爭議盡快得到解決,使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及時得到恢復,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盡快得到保護,生活秩序盡快得到安定,本意是積極的。但在實踐中這一規定又變成了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要約束當事人雙方盡快解決糾紛,使勞動關系盡快得到和諧穩定,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勞動者因為對法律程序了解不夠、申請仲裁不及時,從而喪失了仲裁的機會。實踐中,更有一些用人單位利用勞動者法律知識淡薄或者勞動者所處的弱勢地位,主張欠發工資、欠交社會保險費超過六十日申請仲裁期限的就不再支付,導致勞動者投訴無門,社會矛盾激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考慮到實踐中對上述問題的理解爭議,主要發生在欠薪糾紛、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糾紛方面,這個司法解釋有針對性地解釋:拖欠工資的爭議,以用人單位“書面拒絕”作為界定爭議發生的標準,否則以“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作為標準。解除勞動合同發生的欠薪和補償糾紛,推定“解除合同之日”為勞動者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的日期,但用人單位承諾了支付日期的,以期日屆滿之日為標準。
持續拖欠工資不得以超過60日申請仲裁期限抗辯拒付
問:欠薪糾紛是當前勞動關系領域比較突出的矛盾,司法解釋規定了什么新的措施?
答:當前社會各界就勞動關系領域關注和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是長期拖欠工資和欠薪逃匿兩種情況。中央政法委【2005】18號文件也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要抓緊對欠薪逃匿等問題進行研究,盡快出臺相關司法解釋。長期拖欠工資和惡意欠薪,一方面是一部分企業妄圖借60日仲裁申請期限消滅債權,導致勞資矛盾激化,另一方面也導致一些案件證據難以厘清,糾紛難以裁斷,因此,必須提出司法對策解決這個突出問題。
從中國現階段的國情來看,勞動還是勞動者謀生和維持家庭生活來源的基本手段,工資既是一個社會分配問題,關系到國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費,關系社會和諧,也反映出經濟發展和職工群眾的生活保障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本解釋第二條規定,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用人單位連續拖欠工資但以六十日仲裁時效進行抗辯拒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作出這一解釋的依據是,雖然勞動法有工資應當按月發放的規定,但要求勞動者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每月都要通過仲裁或者訴訟的手段討要工資,不符合立法本意,也不符合人情倫理。因為從勞動關系的社會倫理上講,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由于經營困難等原因造成的一時不能及時發放工資要有一個合理的容忍度,不應當每個月都要運用仲裁等強硬手段討要工資,而且現階段社會就業形勢嚴峻,要求勞動者既要運用法律救濟手段解決工資問題,又要保住“飯碗”,顯然也不合情理,因此,對拖欠工資的時效保護要從寬。
其次,對欠薪逃匿的問題,我們在解釋的第十四條規定,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存在欠薪逃匿可能的,人民法院接受其財產保全申請時,應當減輕或者免除勞動者提供擔保的義務,及時采取保全措施。這就給廣大的勞動者提供一個簡便高效的保護手段。
獲取相關幫助請咨詢邢臺勞動糾紛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反同一部法律的多項規定如何處罰
2021-03-18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6父母離婚孩子17歲可以獨自生活嗎
2021-02-24孩子探望權,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1-01-10代位繼承人放棄繼承
2021-03-23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中將涉及哪些主體
2021-03-16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集體土地承包程序有哪些
2021-01-08農村宅基地征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0-12-01拆遷安置房如何納稅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