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金又稱“資遣費”,其法律性質為對受解雇職工之“離職補貼”。適用的法律前題是因歸責于雇主之事由使職工被迫辭職,“資遣費”之性質具有民事違約制裁之意義。用工單位無違約、違法等過錯行為,勞動者主動辭職,實質上就是行使法定解除權,是因勞動者自身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就失去了支付的法律依據。
[簡要案情]
劉某在某廠從事車工,月平均工資為1500元,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08年6月30日,劉某以工資偏低為由,向該廠遞交辭呈,聲明工作到2008年7月31日前離廠。該廠同意劉某要求,并結清了劉某的相關費用。隨后,劉某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要求該廠支付:1、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9000元;2、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18000元。仲裁委員會裁決:l、工廠支付劉某雙倍工資差額9000元(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期間);2、駁回劉某其它訴訟請求。劉某不服仲裁裁決,起訴至法院,要求判令工廠支付經濟補償金。
【訴訟焦點】
①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八十二條規定,工廠在《勞動合同法》生效之后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劉某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應當向其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②本案的另一法律問題是:如果用人單位同意勞動者辭職,應否支付經濟補償金?一種訴訟意見認為,勞動者預告辭職,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就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而如果用人單位同意,應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參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規定,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另一種訴訟意見認為,勞動者預告辭職,實質上就是行使《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所規定的法定解除權,無論用人單位是否同意,均產生勞動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因此,勞動者預告辭職,即使用人單位同意,也不應當視為協議解除,因不可歸責于用工方的事由解除勞動合同,用工方免予支付經濟補償金。
【法院裁判】法院判決維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
【法官點評】①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規定,僅在因歸責于用工方的前題下,即該法條所列舉的用工方具有六種違約、或違反法律、法規,損害勞動者權益之情形,勞動者據此提出辭職,用工方才予以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在不可歸責于用工方的情況下,勞動者無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工方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②《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在用人單位首先提出解除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應支付經濟補償金。而本案系勞動者預告辭職,工廠并無過錯,故不符合該條規定。確立經濟補償制度的立法目的是緩解失業者的生活困難,維護社會穩定;同時,經濟補償也是國家調節勞動關系的一種經濟杠桿,可以引導用工單位進行利益權衡,謹慎行使解除勞動合同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占地苗圃賠償標準
2020-12-19終結審查決定書適用情形
2020-11-20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要多久
2021-01-25字體侵權如何賠償由誰負責
2020-12-25如何判斷商標侵權行為怎么認定
2021-01-29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能一次性給贍養費嗎
2020-11-29合同保全是什么
2020-12-24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適用期解決勞動關系是否有限制
2021-03-25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旅游意外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4保險經紀人具有哪幾種組織方式
2021-02-28人身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0-12-09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死亡保險中被保險人自殺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2-08車輛全責方沒保險如何賠償
2021-03-08出讓方可以解除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