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可以通過協商達成協議,但如果約定的內容不符合法律規定,則無效
(I)與其他民事法律行為一樣,確認免責條款的效力,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律要素。一般來說,只要當事人協商確定的免責條款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法律承認免責條款的效力,否則就沒有合同自由。為確認豁免條款的有效性,法律要素應為:
(II)它必須符合社會和公共利益的要求。本合同中免責條款的訂立必須保護公民、親友的生命、健康、名譽、榮譽和財產不受損害,必須維護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合法權益,否則無效雙方之間的權益和風險必須合理分配。合理分配雙方的權益和風險是免責條款的主要功能,也是免責條款合理性的原因。在司法實踐中,大多數免責條款都是在現有價格、保險等機制的背景下,合理分配風險的措施。它們是維護企業合理運營、平衡條款使用者、交易對手甚至第三方之間利益關系的手段。它們既不是對國家強制的否定,也不是對法律的譴責,也不是對違約行為的否定和對侵權行為的蔑視。例如,在購銷合同中,免責條款通常扮演著風險分配的角色,它決定了誰實際投保了風險,并控制了合同標的物的價格。只要這些豁免條款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這些豁免條款就有效。但是,不能合理分配雙方權益和風險、限制或剝奪另一方權益的免責條款,或故意增加另一方的風險應無效
免責條款是指雙方約定免除或限制其未來合同責任的條款。豁免條款通常由一方寫入合同或標準合同,作為一種明示或暗示的要約,以獲得另一方的接受并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就其初衷而言,是指合同雙方在訂立合同或格式合同提供人提供格式合同時,為免除或限制一方或雙方的責任而在合同中訂立的條款。因此,豁免條款將意向表達作為要約,旨在限制或免除雙方未來的責任,屬于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自2020年12月31日起施行。屆時,該條例將被《民法典》取代。例如,在《民法典》生效之前,現行合同法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1)對另一方造成人身傷害
(2)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
根據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回答,如果合同中規定了免責條款,則免責條款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果它不符合法律規定,它將無效。如果您有相關法律意見,可以致電LBA的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變更后員工合同怎么辦
2020-11-18輸官司對方律師費也要付嗎
2021-03-24經濟犯會判死刑嗎
2021-03-06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只要軍人不同意就不能離婚了嗎
2020-11-28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離婚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如何區分
2021-03-11買賣雙方跳過中介私下成交是否還需付中介費
2021-02-09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格式條款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2020-12-11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傷者
2020-12-27對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有哪些規定
2020-12-31保險受益人空白死亡保險金歸誰
2020-11-29以個人名義簽訂承包合同屬于家庭財產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