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排除期
排除期是指法律規定某項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債權人在此期間未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的,該民事權利在法定期間屆滿時消滅。排除期間具有下列特征:
1。排除期通常是一個固定期,不因任何原因暫停、中斷或延長。債權人享有的實質性民事權利在排除期間被消滅,如批準權、撤銷權、解散權等。排除期規定了債權人行使權利的期限,其依據是債權人未能行使實體的民事權利。排除期自相應實體權利成立之日起計算。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理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債務人自行為之日起五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這里的五年應該是最長的保護期,也就是說,您應該在發現可撤銷事實之日起一年內行使撤銷權。但是,如果您在可撤銷事實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未發現該撤銷權,則該撤銷權將被消滅,即使該撤銷權后來被發現,也無法行使關于債權人撤銷權行使期限的規定。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期限為訴訟時效。時效期滿時,當事人的勝訴權消滅。《合同法》第75條規定了債權人撤銷權的排除期,即規定了債權人撤銷權排除期的兩種計算方法。該條實際上規定了兩種期限:一種是關于一年的規定,屬于訴訟時效,可以適用于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第二,關于五年的規定屬于排除期,不適用于中止、中斷和延長時效。合同法第七十五條規定的五年期限為除外責任期。所以是五年
三、撤銷權的主觀要件
(一)債務人的惡意。惡意利益主義和理想主義在定義上存在差異。根據意志主義,債務人必須具有欺詐意圖。根據理想主義,債務人必須知道這對債權人的權利是有害的,以便知道他的行為可能導致或增加其喪失資格
(II)受益人的惡意。受益人在《合同法》(第74條第1款后一款)中稱為“受讓人”,在《合同法》(一)(第24條)的解釋中稱為“受益人或受讓人”,是指根據債務人的行為獲得利益的人。受益人惡意是指受益人在取得一定財產或者取得一定財產利益時,已經知道債務人的行為損害了債權,即已經認識到該行為損害了債權的事實。至于受益人是否有意故意損害債權人,或與債務人惡意串通,則不再被視為(III)轉為人們的惡意。在一些立法中,必須有人求助于其他人。所謂轉讓人是指受益人獲得權利的人
以上是lyba.com編輯的相關信息。綜上所述,當事人如果需要行使撤銷權,也應當自愿承擔該行為的后果。如果雙方沒有要求取消。法院不能主動撤銷它。它必須符合各方的意愿。如果您有其他問題,請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資金要實繳嗎
2020-11-14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房產證在房屋中介手里不肯退怎么辦
2020-12-27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單位應當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24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關于建筑工程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的法規
2021-03-22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新保險法細化車險理賠時效涉及的問題有什么
2021-03-04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保險合同沒簽字想退保,怎么進行
2021-03-15什么叫代理?
2021-02-16離婚后,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將會被如何處理
2021-03-17非法轉讓土地獲取拆遷補償款如何處理
2021-03-16拆遷合同可不可以轉讓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