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法院審理涉外合同糾紛時,應當適用合同當事人約定的法律。如果當事人沒有做出選擇或選擇無效,則應適用與合同關系最密切的國家的法律
意思自治原則的合理性在于它能夠反映個人的真正意思思維,符合“自愿”和“合同自由”的原則,也符合商人追求貿易自由的要求;它有助于各方預測其行為的后果,并使合同關系更加穩固和穩定;這也有利于雙方爭端的迅速解決。因此,自治原則是外債法律適用的首要原則。[3] 這一原則在涉外合同中的適用范圍如下:
首先,合同當事人可以通過協議選擇法律時間。所謂協議選擇法律的時間,是指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時間問題。這是時間的概念。至于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時間,一般認為可以是合同訂立時,也可以是合同訂立后。目前,大多數國家都允許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后選擇新的法律,改變原來的選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訂立后選擇法律的時間如下:第一,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訂立后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包括合同訂立后、爭議發生前后;第二,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后,通過協議改變訂立合同時選擇的法律。此時,只要合同當事人通過自愿協議選擇的法律不違反法律規定,就可以
其次,合同當事人可以通過協議選擇法律的方式。當事人選擇法律有兩種方式,即明示選擇和默示選擇。明示選擇是指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圖用語言明確表達;默示選擇是指當事人通過合同的具體情況表達的選擇法律的意圖。至于明確的選擇,它被承認意大利自治的國家普遍接受;然而,對于隱含選擇,由于不易確定,各國對其持不同態度,一些國家(如中國)不承認隱含選擇;大多數國家的法律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法律適用公約》承認默示選擇。因此,除不承認默示選擇的國家外,合同當事人可以通過協議選擇法律的方式。
第三,合同當事人可以通過協議選擇法律的范圍。任何國家的法律制度都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目前,大多數國家的立法和相關國際條約都規定,當事人選擇的法律應當是一國的實體法,不包括該國的沖突規范。實體法是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法律調整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的,當事人自然有選擇權。“沖突規范”,也稱為“法律適用規范”和“法律選擇規范”,指的是在調整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時指出應適用哪個國家法律的規范。沖突規范本身并不確定各方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它指的是援引一國法律的作用,不能由當事人任意選擇。由此可見,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通過協議選擇法律,在實體法體系中只能通過協議自由選擇如果您有其他相關問題,請咨詢免費法律咨詢,這可以幫助您解答疑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越級上訪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拆遷不簽字怎么進行行政訴訟
2021-02-22殘疾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嗎
2020-11-11以公司名義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
2021-02-26質押股權孳息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8轉載他人的文章是侵權嗎
2020-11-27交通死亡事故最高賠償多少錢
2020-12-21解除勞動合同的招工表還有效嗎
2021-03-18合同約定復利計算利息到期不付可以要求支付嗎
2021-03-24房產確權訴訟要所有繼承人嗎
2021-01-28設立公司規章制度時注意什么
2021-02-23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變更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簡并票種統一式樣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保險合同成立后哪種人可以憑自己的意愿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8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八條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