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錯四要件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一)《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由此可見,有過錯必須擔責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從侵權法理論上講,過錯是主觀上的,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四:
1、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
2、行為的違法性;
3、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行為人有過錯。
應當注意的是,民事責任上的故意和過失有別于刑事犯罪的故意和過失,它沒有民事法律后果上的區別,也就是說民事侵權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樣的,沒有孰重孰輕之別,而刑法意義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區別很大,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且相應較輕。
二、其他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從構成要件可以看出,無過錯責任與過錯責任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區別有二:前者的行為是法定的,它不必具有違法性特征,后者的行為具有違法性;前者行為人不必過錯,后者有過錯。在司法實踐中應加以區別。
應將無過錯責任與一般過錯責任加以區別。特殊侵權的種類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權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憲法》第41條第 3款、《民法通則》第121條、《國家賠償法》第2條均作了規定,雖然三者在用詞造句上不完全相同,但相互是統一的,并不矛盾。在法條中,雖然只有國家賠償法使用了“違法行使職權”一詞,而憲法和民法通則沒有使用,但三者都用了“侵犯”一詞。
將無過錯責任與混合過錯責任加以區別。混合過錯是指對于損害的發生,加害人與受害人均有過錯。《民法通則》第131條規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此規定是對第106條第2款的補充,同樣是一般過錯責任條款,體現了過錯必須擔責的原則。
現實生活當中,我們的侵權責任的產生必須是要進行一個合理的認定,通常情況下再進行認定的時候是嚴格的按照我們國家法律當中的來進行,一般情況下必須是由一定的行為違法性,而且行為所導致的危害結果和行為之間是存在著因果關系的。
醫療過錯怎么賠償
過錯推定是特殊侵權嗎?責任怎么算
動物傷人案件如何根據過錯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眾籌有什么作用
2021-02-28自己貸款能用別人的抵押物嗎
2021-03-21網絡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0-12-10判決書下來后多久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8征用土地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23錄用通知書有效力嗎
2020-11-25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綜合意外險能夠報銷多少
2021-01-29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保險人履行對免責條款提示、明確說明義務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6投保人未按照規定期限支付保險費有哪些法律后果
2020-12-23離婚后保單受益人要更改嗎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