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專利權的主體包含哪些
1、發明人。發明人或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了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性工作的人,均不是發明人或設計人。其中,發明人是指發明的完成人;設計人是指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的完成人。發明人或設計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單位、集體或課題組。發明創造是智力勞動的結果,不受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因此,無論從事發明創造的人是否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只要他完成了發明創造,就應認定為發明人或設計人。
2、單位。對于職務發明創造來說,專利權的主體是該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所在單位。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這里所稱的“單位”,包括各種所有制類型和性質的內資企業和在中國境內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從勞動關系上講,既包括固定工作單位,也包括臨時工作單位。
3、受讓人。受讓人是指通過合同或繼承而依法取得該專利權的單位或個人。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專利申請權轉讓之后,如果獲得了專利,那么受讓人就是該專利權的主體;專利權轉讓后,受讓人成為該專利權的新主體。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托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如果雙方約定發明創造的申請專利權歸委托方,從其約定,申請被批準后,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如果單位或者個人之間沒有協議,構成委托開發的,申請專利權以及取得的專利權歸受托人,但委托人可以免費實施該專利技術。
4、外國人。外國人包括具有外國國籍的自然人和法人。在中國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所的外國人,享有與中國公民或單位同等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
發明人如在單位利用職務發明時,雙方在工作前應積極的對這類發明的權益進行規定,保護雙方的合法利益,一旦出現糾紛時,應積極的按照雙方簽訂的合同進行辦理。保護雙方的合法利益進行辦理,要求違約的一方對自身進行賠償辦理。
專利復審行政復議的期限是多久
專利轉讓的稅費是多少?
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轉包的最長年限是多久
2020-12-14承諾的有效要件是什么
2020-12-15投資入股與干股的區別
2020-11-25已被抵押的房產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4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房屋贈與后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0-12-09法律對失信人員子女有何限制
2021-03-01集資房的風險隱患
2020-11-12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合同未生效不想履行了怎么辦
2021-01-20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簡述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什么
2021-03-12保險合同變更的類型
2021-02-06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土地承包中的發包方與承包方指的是什么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