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簡介
姜某于2005年3月10日進入深圳某物流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物流公司”)工作,從事出口操作工作,每月工資3120元。入職時簽訂了自2004年3月10日起至2007年3月9日止的勞動合同,2007年3月10日雙方續簽自2007年3月10日起至2010年3月9日止的勞動合同。
由于物流公司主營業務為臺灣正利航業在上海的獨家訂艙代理,因受金融海嘯影響,雙方于2009年6月7日終止代理權。姜某的崗位設置為船務出口操作,在物流公司經營模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的情況下,原有勞動合同已無法繼續履行。于是物流公司解除了與姜某的勞動合同,并且按照法定標準向姜某支付了經濟補償金和代通金。姜某不服,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物流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0590元。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姜某要求物流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0590元的請求未予支持。姜某不服,遂訴至法院。
二、裁判結果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本案中物流公司因經營業務發生變化,致使與姜某無法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物流公司理應與姜某協商變更勞動合同內容,但物流公司未經協商程序,單方面與姜某解除勞動合同,確屬違法解除。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物流公司應當以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姜某支付賠償金,故姜某要求物流公司支付賠償金的訴請,本院應予支持。由于物流公司已經向姜某支付了經濟補償金和代通知金,最后法院判決物流公司支付賠償金差額3925元。
三、案例評析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之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該條即為我們平時所說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依據該規定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需要如下滿足實體上的法定條件并經過法定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2021-02-06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
2021-03-08個體戶自己刻章犯法嗎
2021-03-11開發商在建工程抵押可以預售嗎
2021-03-13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0-11-29父母贈予安置房能收回嗎
2020-12-05異地發生交通事故如何索賠,異地交通事故索賠注意什么
2020-12-04合同擔保概述
2020-12-07集體土地拆遷賠償標準
2021-01-21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擴大勞務分包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0-12-25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失業保險基金被挪用怎么辦
2021-02-18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機動車出險如何合理獲得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