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管機關的介入使海難救助的法律關系變得復雜化。實踐中人們對國家主管機關在海難救助中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救助款項請求權等問題還存在著爭議和誤解。本文圍繞國家主管機關在海難救助中的權利和義務展開討論,結合國際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的規定,立足我國的救助實踐,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第5條規定:“公約不影響國內法或國際公約有關由公共當局從事或控制的救助作業的任何規定。從事此種救助作業的救助人,有權享有本公約的有關救助作業的權利和補償。負責進行救助作業的公共當局所能享有的本公約規定的權利和補償的范圍,應根據該當局所在國的法律確定。”我國《海商法》第192條也規定:“國家有關主管機關從事或者控制的救助作業,救助方有權享受本章規定的關于救助作業的權利和補償。在其他有關的國際公約和海運國家的相關立法中也有類似的規定,可見國家主管機關從事海難救助得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權利?!皼]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與權利相對應的,主管機關亦應承擔相應的一般救助人的義務。
主管機關得享有的一般救助人的權利
海難救助中主管機關首先得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權利,進行海難救助時,救助人得享有的權利主要有:
一是無償使用被救助人的有關設備。救助人在施救時,可以合理地使用被救助人的有關設備,這也是被救助人通力合作義務的體現。
二是當救助有效果時獲得救助報酬。給付救助報酬是被救助人的重要義務。獲得救助報酬是救助人的重要權利。但是救助人享有這項權利必須以救助有效果為前提。對“有效果”這一要件的理解有兩個方面:第一,救助標的須被全部或部分地保存下來;第二,如果救助作業保存了全部或部分救助標的,但是其后非由于救助人的過失造成救助標的最終未被保存下來,仍視為救助有效果。
三是當對構成環境損害危險的船舶或者船上貨物進行救助時,有權獲得特別補償。
四是在救助作業結束后,有權要求被救助人提供擔保,給付救助款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糾紛案件中律師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什么
2021-02-22如何打醫療事故官司
2021-01-17法人設立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2-08個人之間借款怎樣辦理房產抵押
2021-01-16交通事故賠償技巧有哪些
2021-03-23房產交易需要土地證嗎
2021-02-20遺棄罪先予執行
2020-11-11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無故減薪算辭退嗎
2021-03-13先賣房再買房會遇到哪些問題
2021-01-29別人能拿自己的房產證去抵押嗎
2021-02-19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濟補償金
2021-01-17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比例再保險經營方面的條款有什么
2021-03-07保險合同的爭議
2021-03-14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