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同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由此可以看出,適用普通程序的一審、二審以及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法定審理期限是相當長的,筆者認為,民事訴訟法定期限應相應縮短,理由如下:
首先,相應縮短民事訴訟法定期限具必要性:1.民事訴訟法定期限過長,為不負責的辦案人員辦案久拖不決制造了條件。因案件法定審理期限不到不結案,誰也不能追究責任,形成了訴訟當事人要求盡快結案合理但不合法,法院審期延長合法但不合理的矛盾,案件久拖不決,造成辦案效率低下和不必要的訴累,從而增加了人民群眾對司法機關的不信任感。2.民事訴訟法定期限過長,為少數辦案人員搞腐敗行為創造了條件。民事案件的原、被告雙方均希望快審快結,不愿長期在訴訟中費時、費力。雖然很多案件法律關系比較簡單,但一審普通程序的法定期卻長達六個月之久,且可延長,這就為少數政治素質不高的辦案人員“經營”案件大開方便之門。
其次,縮短民事訴訟法定期限具可行性:1.現代化的交通、通訊已為縮短民事訴訟法定期限提供了客觀條件。現行民事訴訟法是20世紀80年代首次頒布實施的。1999年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頒布后在民事訴訟期限上未作修改,沿襲了原來的期限。針對當時的交通、通訊情況來看,較長的法定訴訟期限是比較科學的,因當時通訊發達的地方才有程控電話,在欠發達地區程控電話很少,在邊遠山區根本無電話通訊可言。在交通方面,當時辦案機關車輛十分欠缺,少數落后地區外出取證都是靠公交車或以步代車,而在當今,程控電話、手機已基本普及,各辦案部門基本上都有專車,加之現今火車也多次提速,飛機也漸漸成為較為常用的交通工具,所以對原被告雙方來說,均大大提高了參訴效率。2.改革后的庭審方式也要求縮短民事訴訟的法定期限。民事訴訟法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是采用糾問式,很多情況下,甚至絕大部分主要證據均由法官在立案后調查獲取,所以立案后要用大量的時間適應取證的要求,而民訴法修改后,改糾問式為控辯式,法官居中裁判,原被告雙方誰主張,誰舉證,原被告雙方往往是在提起訴訟前就已取好了相關證據,法官只對當事人無法取到的個別證據,經當事人申請后,予以調查。所以,控辯式庭審方式在立案后,主要取證工作已基本完成,從而使過長的法定民事訴訟期限沒有存在的必要性。3.大量司法實踐已證實,民事訴訟的法定期限的確過長。據初步統計,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的一二審中除部分有意無意久拖不決的“問題案件”外,絕大部分的一二審民事案件均能在一個月內審結。
因此,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一審案件應改為三個月內審結,適用簡易程序的應在一個月內審結,判決上訴的二審案件應規定在一個半月內審結。對確需要延長的可提請本院院長及上級人民法院批準適當延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險車輛在停車場中被盜,保險人能否對停車場代位求償
2021-03-01以公司盈余資產支付股權受讓款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2021-02-24公司跨區變更地址程序是什么
2021-01-16連帶責任多長時間就沒有了
2021-02-27打人者派出所怎么處理
2021-01-27新婚姻法訴訟離婚財產分割
2021-02-11法院出的調解書無法執行怎么辦
2020-12-18撫養權拒絕執行怎么處理
2020-11-26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企業會遇到哪些常見的合同欺詐行為
2021-01-28高校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張某訴某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3-16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投保人應該怎么選擇保險公司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