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人指定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行不行
債權人應當經過債務人的同意,成立契約,并且第三人也接受。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第三人不是合同的當事人。這種合同的主體不變,仍然是原合同中的債權人和債務人,第三人只是作為接受債權的人,因此,第三人不為合同當事人。
(2)合同的當事人合意由第三人接受債務人的履行。這種合同往往是基于債權人方面的各種原因,所以,債權人應當經過債務人的同意,向第三人履行的約定而生效力。
(3)債務人必須向債權人指定的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否則,不能產生履行的效力。
(4)向第三人履行原則上不能增加履行難度和履行費用,如果增加履行費用,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而是債權人的原因所致,債務人并無過錯,故從公平和誠實信用的角度講,應當由債權人承擔增加的費用。
怎么區分債權轉讓與向第三人履行
1、債權轉讓債權轉讓又稱“債權讓與”,是指在不改變合同內容的合同轉讓,債權人通過債權轉讓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移于第三人。債權全部讓與第三人,第三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原合同關系的新的債權人,原合同債權人因合同轉讓而喪失合同債權人權利,債權部分讓與第三人,第三人成為合同債權人加入到原合同關系之中,成為新的債權人,合同中的債權關系由一人變數人或由數人變更多人。新加入合同的債權人與原債權人共同分享債權,并共享連帶債權。
2、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是涉他合同的一種。我國《合同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又稱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是指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義務,第三人因此直接取得請求權的合同。比如,投保人和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約定保險人向作為第三人的被保險人、收益人履行,而被保險人、收益人直接享有保險金請求權。保險合同即為最典型的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債權人指定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行不行”問題進行的解答,債權人應當經過債務人的同意,成立契約,并且第三人也接受的,可以要求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罪認定
2021-03-08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需要資料有哪些
2021-03-08能否直接執行反擔保財產
2021-01-23老人贈與房屋證明怎么寫
2021-02-20如何寫離婚協議書?
2021-02-14本人贈與父母房產需配偶簽字嗎
2021-03-03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遲交人壽保險的保險費會有什么后果
2020-11-25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保險合同糾紛律師】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條款中的事實免責情形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1-01-06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遭綁架致死屬意外 可獲保險理賠
2021-03-14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小學生被踢后身亡保險是否賠付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