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審查證人證言的效力
證人證言應當是證人耳聞目睹的與案件有聯系的客觀情況,即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事實以及發生爭議的事實。對于證人提供的證言只要其能將這些事實陳述清楚即可,并不要求證人對這些事實作主觀上的評價。因此,證人陳述與案件無關的事實,不應作為證言的內容;證人的分析認識或者法律評價也不能作為證據。證人證言應是自己親自所見所聞,如果是別人看到或聽到轉告的所謂傳聞證言,也不能作為證人證言的內容。人民法院在分析證人證言時,還必須查明證人的身份以及他和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然后,再仔細地從證人的主觀及客觀因素兩方面來分析研究。
對證人的主觀因素方面,應考慮他的文化水平,對事物的理解程度,以及他的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在其客觀因素方面,則應考慮證人當時所處的客觀環境,如光線明暗、距離遠近、室內或室外、嘈雜還是安靜等等。對證人證言分析判斷時,應綜合案件的全部情況及其他證據,加以全面地分析、認真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確定證言的真偽及其效力的大小。
二、如何防止做偽證
要查明證人是怎樣得知案件的有關情況的,是本人直接感受的,還是間接得知的。一般來說,直接感受(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而提供的證言,真實性相對大一些;而間接得知(道聽途說)所提供的證言,則真實性相對較小。
證人應當陳述其親歷的具體事實,通過間接途徑獲取的信息所形成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定案證據,《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第四十六條規定證人根據其經歷所作的判斷、推測或者評論,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為防止證人作偽證,可以向其告知法律責任,或者讓其簽訂保證書。
三、證人出庭作證的條件
其一是知道部分或全部案件情況。知道案情是指證人直接憑借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感知案情的人,這里的感知是直接感知,而不是聽說,據說等的間接感知。
其二能正確表達意志。如生理、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做為證人,證人是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法院進行相關陳述的人,因此,這就要求證人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便真實、清晰地表達所感知的案件事實。
其三能正確認識作證的法律后果。
其四是訴訟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以上四條密不可分。只要同時具備這四條,不論國籍、種族,性別,文化程度有何不同,均可成為民事訴訟中的證人,但是,在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中擔任法官、陪審員、鑒定人、法警、翻譯人員、律師,不能同時定為該案的證人,因為那樣便會造成角色沖突,不利于公正原則的實現,也不利于訴訟程序的維護,做為案件的當事人,與案件有直接的利害沖突,也不能做為證人。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協議被擔保人的姓名寫錯了生效嗎
2020-12-11工資爭議在社交平臺上私信工會有效嗎
2021-03-03延期申報工傷如何填寫
2020-11-23律師可做哪些事情
2020-11-14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離婚后探視權的時間規定
2021-01-19法定贍養人
2021-02-19對指定管轄不服的怎么辦
2021-03-23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廣告中說明賠償屬于要約邀請嗎
2021-03-11合同內容前后矛盾如何處理
2021-03-05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單方想離婚要怎么辦理
2020-12-06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工會會員享有哪些權利
2021-03-19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保險公司拒為火災買單 法院判決企業獲賠
2020-12-20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鼓勵保險公司承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