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包括哪些?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包括商標、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對象是"知識", 知識產權的性質包括以下幾點:
1)無形;
2)專有性;
3)地域性;
4)時間性;
5)可復制性。
知識產權設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創新者的權利,維護其權利不受侵害。但知識產權也有保護的期限,到日期必須公開,是為了為社會謀福利,促進社會進步。知識產權保護特征權利對象自然屬性的不同,決定民事權利的區別。根據對象的自然狀態,可以用形和體作為劃分不同財產權的標準。物權是以人類的支配物為前提,物是形式與質料的統一; 債權以人的行為作為前提,行為無形無體; 知識作為形式,既非物質亦非行為的這一屬性,決定了知識產權既不同于物權,也不同于債權。
二、“知識”具有如下特征:
1. 知識不具有實體性,不能獨立存在,它必須“棲身”于物質載體。知識描述人類的認識,認識是反映一定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信息是抽象的,不具備可感知的形式特征。比如,以精神為依托的“胸中之竹”,無法為他人感知。知識又是具象的,它必須找到得以“棲身”的質料才能成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一旦完成,就轉化為不再依賴于他的描述者的獨立的客觀存在。這種可感知的存在形式,就是“知識”。
2. 知識作為形式,在時間上具有永存性。“知識”一旦被生產出來,其后,無論是形之于物質材料,還是被存儲于大腦的記憶中,具有永不磨損的品格。靠了這種品格,知識可以不斷地積淀、傳承。形式和物不同。物,不能永存。比如,一件造型優雅、色彩和諧、精美絕倫的南宋瓷瓶,是材料、造型、色彩的統一體,盡管人們精心呵護它,其壽命總是有限的。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質料與形式的統一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這種統—一旦被打破,物就不復存在。物權以物的存在為前提,如影隨形,物滅權消。因此,法律不必為物權設定時間界限,而是任由物的自然壽命決定。作為“形式”的知識,其存在和再現并不依賴于特定的質料,它有無限的選擇余地,只要它能找到得以彰顯或存儲的質料,就不會滅失。知識靠表現和傳遞而存在,并維系其壽命。除非是知識的現實形態全部滅絕和存儲于大腦中數字化了的“胸中之竹”全部失憶,這兩種情況同時出現,否則,知識的壽命是無限的。
我國目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是比較大的,任何的產權所有人在發現自己的知識產權被破壞之后,都是可以向司法機關起訴的。但是由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僅限于知識,故此若是其他方面的權益被破壞,那么就不能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起訴。
侵犯知識產權罪應對方法
侵犯知識產權罪是如何認定刑事的?
自主知識產權指的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賃租金可以抵債嗎
2020-11-23小股東沒有權力提起股東代表訴訟嗎
2021-01-11收購空殼公司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12沒領結婚證的婚姻關系如何了斷
2021-02-22訂婚一個月可以退婚嗎
2021-01-04涉外婚姻律師收費標準
2020-11-23協議管轄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13勞動案件先予執行是全部訴求還是可以申請部分訴求
2020-11-15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0-11-12死亡法定遺產繼承范圍
2021-01-23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資金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勞動鑒定的一般程序
2021-02-24工傷官司到最后也無法確立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31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交強險理賠怎么查勘和定損
2020-12-02投保單的事項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3試論我國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1-02-12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