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互聯網絡來進行一些不法勾當的情況,可以說在現在是越來越多了,并且還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其中,尤其以網絡傳謠的情況居多。而根據我國最新司法解釋中的規定,那種網絡傳播謠言的行為,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會被認定為犯罪。此時對網絡傳播謠言處罰標準是如何規定的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傳播網絡謠言如何定罪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郵箱、聊天軟件、社交網站、網絡論壇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謠言傳播具有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因此對正常的社會秩序易造成不良影響。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還規定:“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p>
但是,如果行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虛假事實而在信息網絡上發布、轉發的,即使對被害人的名譽造成了一定的損害,按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也不構成誹謗罪。
兩高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但這不是共同犯罪,只是普通犯罪。
二、網絡傳播謠言處罰標準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三、傳播網絡謠言的共同犯罪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內容。《解釋》第八條規定,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內容,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等犯罪,為其提供資金、場所、技術支持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追究提供資金、場所、技術支持等幫助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必須以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為前提。如果對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相關犯罪活動不明知,即使客觀上起到了幫助作用,也不構成犯罪。
首先需要知道,網絡傳播謠言的行為很有可能按照誹謗罪來定罪處罰。而此時網絡傳播謠言處罰標準,就要看實際傳謠的情況如何了。要是情況比較嚴重,那么對應的處罰就會比較中。結合《刑法》當中的規定,犯誹謗罪的,一般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誹謗罪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誹謗罪的司法解釋有哪些內容
在互聯網上侮辱誹謗公司能構成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合同最長期限
2020-12-21什么是承諾
2020-12-05賠償責任和人身侵權責任可否并用
2020-11-22有關機構拖欠老人養老金怎么辦
2020-11-20非法校園貸報警能追回嗎
2020-11-14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妻子不履行救助義務致夫死亡構成何罪
2020-11-26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是什么意思
2021-02-18盜版軟件已經卸載還需要賠償嗎
2021-01-29錄用通知能否撤回
2021-03-17消防工程質保期幾年
2021-03-11三責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6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軍人傷亡附加保險標準
2021-03-08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6什么是保全
2021-03-03購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08交通事故車主拒賠幾天可起訴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