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約財產糾紛發生于未成或雖然結婚但沒有實際共同生活的年輕人之間,雙方由于缺乏生活感情,且常常有雙方父母實際參與其中,矛盾往往較難調和。在實際調處中應當注意:
(一)首先立足調解雙方和好
婚約財產糾紛產生的前提是雙方不愿結婚或結婚后未實際共同生活便離婚。因此,如果能夠調解雙方和好,就根本上消除了婚約財產糾紛。實際生活中,部分青年男女對婚姻考慮欠周全,遇到問題便意欲分道揚鑣。遇到這類情況,首先要著手幫助雙方冷靜思考,看看雙方是否確實無法和好,雙方的矛盾是否為根本矛盾。一旦青年男女出現和好愿望,要同時注意做好雙方父母的協調工作,防止雙方父母因情緒性對立而阻撓青年人和好。
(二)注意區分婚前給付財產的不同性質
情侶雙方互贈禮物是常見的事。一旦雙方分手,贈送的禮物是否歸還,首先要準確確定贈與財產的性質。如果是屬于彩禮,是基于風俗習慣定親所用,則應當予以歸還;如果屬于價值較大的物品,如房屋、高檔耐用品(攝像機,彩電)等,屬于與結婚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則是附條件的贈與,也應當返還。如果財產出現正常的損壞或折舊,一般不考慮支付賠償。至于情侶之間平時正常外出消費或購買衣物、食品等支出,不宜再處理。因此,區分婚前給付財產的不同情況,引導雙方區別對待,就可以有效縮小雙方的矛盾和心里差距,逐步達成一個合理的調解方案。
相關法律知識:
婚約財產法律關系的獨立性
婚約是男女雙方以將來結婚為目的所作的事先約定。訂立婚約的行為,稱為訂婚。在我國封建社會的“六禮”中,婚約是締結婚姻關系的必經程序,婚約一經訂立,便具有法律效力,無故違約要受刑事法律制裁。如《明律》規定:“若-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輒悔者,笞五十。雖無婚書,但曾受聘財者亦是,若再許他人,未成婚者杖七十,已成婚者杖八十。后定娶知情同罪,財禮入官。不知者不坐。追還財禮。女歸前夫。前夫不愿者,倍追還禮給還。其女仍從后夫。男家悔者罪亦如之,不追財禮。”而訂立婚約的主體多為雙方的父母,即所謂“父母之命”。
到了近代,婚約已不再是結婚的必經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糾紛案件如何舉證
2020-11-25房屋拆遷裁決:房屋拆遷裁決步驟有哪些
2020-12-08勞動仲裁法律援助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7交通事故鑒定費和訴訟費還誰承擔
2020-12-06單方事故替換駕駛員算騙保嗎
2020-12-05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7連帶責任征信多久能消除
2020-12-31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一方有債務能爭奪撫養權嗎
2021-01-15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如何選擇合適的中介,選擇房屋中介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31公租房戶口在有居住權嗎
2021-01-27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
2021-03-01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企業團體意外險理賠內容有哪些
2021-02-07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