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制造的謠言內容的不同,網絡謠言主要有以下六類:
1、網絡政治謠言
主要指向黨和政府,主要涉及政治內幕、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臺和調整等內容,讓公眾對國家秩序、政治穩定、政府工作產生懷疑和猜測,破壞黨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定。“軍車進京、北京出事”等謠言就屬于這一類。
2、網絡災害謠言
捏造某種災害即將發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發生災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眾恐慌,擾亂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引發“搶鹽風波”的核輻射謠言、引發群眾逃亡并導致4人遇難的響水縣“爆炸謠言”等都屬于這類謠言。
3、網絡恐怖謠言
這類謠言一般是虛構恐怖信息或危害公眾安全事件信息,引發公眾恐慌,擾亂社會秩序,引起公眾對政府管理的不滿,影響社會穩定。“‘針刺’鬧到重慶”等屬于這類謠言。
4、網絡犯罪謠言
這類謠言一般是捏造一些駭人聽聞或令人發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眾憤怒、恐懼,引發公眾對政府、政府工作人員或某些群體的不滿,同時也影響當事人的聲譽,擾亂他們的正常生活。如“黔西部分鄉鎮兒童被搶劫盜腎”等屬于這類謠言。
5、網絡食品及產品安全謠言
捏造或夸大某類食品或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引起公眾對該類食品或產品的抵制,導致該類食品或產品生產者、銷售者損失。比如“皮革奶事件”,讓奶企等蒙受巨大損失。
網絡個人事件謠言針對某些個人特別是名人而編造吸引眼球的虛假信息,侵害當事人隱私,給當事人造成負面影響甚至經濟損失。比如趙*山“被限制出境”以及眾多名人“被死亡”等都屬于這類謠言。
(二)根據制造謠言的方式不同來劃分,網絡謠言主要有4種類型:
1、網上爆料,發布捏造的不實信息;
2、網上求證,網民發布求證真相的帖子,部分跟帖人憑借想象進行評述,形成謠言;
3、“網上水軍”、“公關公司”等,捏造新聞、事件和虛假信息;
4、部分媒體法人或媒體從業人員,以實名認證微博、博客所發布的不實言論。
二、網絡謠言的法律責任分類
(一)散布網絡謠言的3種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如果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法人的商譽,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如果故意擾亂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誹謗他人,尚不構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如果構成犯罪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地施工吊車脫鉤砸到工人誰的責任
2020-11-19開展疫苗臨床試驗應當經過哪個部門批準
2021-03-02如何確定負有刑事賠償義務的機關
2021-01-18行政機關強行劃撥罰款時多劃銀行存款怎樣索償
2021-01-30實習期沒有結束如何簽正式合同
2021-01-28婚姻外遇如何處罰?出軌對離婚時財產分割有什么影響?
2021-03-03工商查獲假冒如何處罰
2021-02-23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是怎樣規定責任的
2021-01-15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轉換和回購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2021-02-22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車輛過戶手續是什么
2021-03-14鄉村規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何時能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04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保險公司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1-01-23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10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保險公司拒賠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