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作為現代社會人們必不可少的電子設備之一,緊鑼密鼓的向人們強調著其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機不離手’、‘飯前刷機’等現象普遍存在著,加上電商的發展,網絡購物的普及,手機購物、手機支付也已經離不開人們的生活。近日,一起‘丟失手機被敲詐’案件引發網民們的關注。
實際上,丟失手機的事件已經不能稱之為新聞,但因撿到手機者對失主的‘敲詐’卻是造成此次討論事件的直接導火線。事件中,拾遺者以一名在校‘學生’的身份向失主索取報酬,從法律層面上來說,撿到遺失物向失主索取相應的報酬是具有一定法律依據的,但事件中的拾遺者在聯系上失主后所持‘并不想歸還’想要占為己有的心態。失主以‘手機中的內容非常重要’為由,要求拾遺者歸還手機并答應會為其重新購買相同的型號的手機。
事情敘述到這里,相信每位朋友心中的正義感都在蠢蠢欲動,強烈譴責拾遺者行為,然而這次事件背后所包含的法律關系卻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話題的發起者來自微博,所以用‘丟失手機被敲詐’來對話題命名。乍一看,詞語中包含‘敲詐’二字,是否拾遺者的行為會涉嫌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的敲詐勒索罪。
既然說到敲詐勒索罪,那就先來了解敲詐勒索罪的概念。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
敲詐勒索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采用威脅、要挾、恫嚇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財物的行為。威脅行為需要達到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心理的程度,但現實中被害人是否真的產生了恐懼心理在所不問。威脅的行為不局限于違法行為,例如,行為人知道他人的犯罪事實,向司法機關告發是合法的,但行為人以向司法機關告發進行威肋索取財物的,也成立敲詐勒索罪。
敲詐勒索的一般手段是:1.對他人實施威脅,2.使對方產生恐懼心理,3.對方基于恐懼心理處分財產,4.行為人或第三者取得財產,5.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
行為人敲詐勒索數額較小的公私財物的,不以犯罪論處。敲詐勒索的行為只有數額較大時,才構成犯罪。
敲詐勒索罪還存在加重量刑情節,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是本罪的加重情節。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敲詐勒索罪的慣犯;敲詐勒索罪的連續犯;對他人的犯罪事實知情不舉并乘機進行敲詐勒索的;乘人之危進行敲詐勒索的;冒充國家工作人員敲詐勒索的;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巨大的;敲詐勒索手段特別惡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殺或其他嚴重后果的;等等。
此次事件中的拾遺者索要手機的行為,雖不能被國民接受,但其行為顯然不符合《刑法》中的敲詐勒索罪。那么是否符合其他罪名的行為呢?后有消息報道,拾遺者并不是某中學的學生,而是司機本人冒充學生。根據我國《刑法》侵占罪的規定,司機的行為,似乎非常符合侵占罪的構成要件,再回頭看話題的題目,除去其中的‘敲詐’二字,也的確是有取得他人財物拒不返還的行為。
也有人說,這樣的行為根本不能用刑法評價,民法中的“不當得利”就是最好的解釋。觀點各異,眾說紛紜,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與法律之間只有一條線,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只有法院能夠得出結論,廣大民眾所討論的也只是其中的道德性罷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準計算問題的批復
2021-02-05派出所警察可以管交通罰款嗎
2021-03-14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理具有何種職權
2020-12-21小公司股權分配有什么規定是什么
2021-03-02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積極意義
2021-03-25留置時間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2-07再婚老人遺產糾紛相關內容
2020-11-20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房產抵押法律風險分析
2020-12-28涉外企業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保險合同給人下“套”
2020-11-11保險合同如何變更
2021-01-30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受害人無法聯系被保險人的利益如何維護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