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段時間我國對《民法通則》的內容作出了修改,現在已經被稱之為《民法總則》了,而也對其中的一些條款作出了修改,例如規定現在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和完全無法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才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而在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方面也有相關的規定。那么民法總則規定監護人是怎樣的呢?請一起通過下文進行了解吧。
根據最新出臺的《民法總則》,關于監護人的規定有: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七條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
第三十一條 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于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其中對于未成年人來講,雖然父母是其法定的監護人,但除此之外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成年兄姐等等也是可以作為其監護人的。而就精神病人來看的話,則其監護人的順序一般是配偶、父母和成年子女等等。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有錢”是否代表一定能獲得子女的“監護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權體現了什么原則
2021-02-21申請共同保證人為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2021-02-01長期使用他人贈送的未過戶車輛構成何罪
2021-03-21簽訂廠房租賃合同時應該注意什么
2021-01-18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
2020-12-13夫妻一方是精神病人的婚姻有效嗎
2020-12-13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口頭協議和合同哪個會更好
2020-12-19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房屋產權的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2一般員工簽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1-10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車上人員險與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2-04保險合同當事人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有哪些
2021-01-29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對《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
2021-03-11保險受益人空白死亡保險金歸誰
2020-11-29意外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1-11有土地出讓金的房子房價高嗎
2021-03-25房產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