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就如何定性有五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該案應定性為民間借貸。其理由是:張某將其付給原告的款13000元全部交給了被告,讓被告轉交給原告,由于被告用于家庭其他開支而將其中的5000元花掉,并為原告出具欠條一張。從其為原告出具欠條之日起,說明原告已同意將該款借給被告。雙方之間形成了新的民間借貸關系。符合《合同法》第210條之規定,因此本案應定民間借貸糾紛。被告應返還原告借款5000元。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應定性為不當得利糾紛。因為張某應付給原告13000元,讓被告無故占有5000元,而拒不付款。被告張先生沒有合法的根據獲得利益5000元,而原告因此受到損失5000元,所以本案符合不當得利的法律特征,應定性為不當得利糾紛。被告應當返還不當得利5000元。
第三種意見認為,本案應定性為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因為張某付給被告的13000元現金的所有權應歸原告,被告沒有完全支付給原告,侵犯了原告的財產所有權,故應定性為財產損害賠償糾紛,被告應賠償原告損失5000元。
第四種意見認為,該案應定性為民事合同糾紛,列張某為被告。因為張某與原告達成的協議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質,張某雖然將應付款交給張先生,讓張先生交給原告,但張先生將其中的5000元未付,張先生是代理行為,其沒有按照被代理人的意思進行代理行為,該后果應由被代理人張某負擔。張某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支付給原告5000元,并賠償損失。
第五種意見認為,該案應定性為合同義務轉讓糾紛。張某將應付給原告的13000元,已全部交給被告,被告將5000元挪作他用,原告本可以依照原協議直接向張某主張權利,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但原告當時并沒有行使這種權利,而是同意被告出具5000元的欠條一張。這說明原告同意將該義務轉移被告,由被告負擔,符合《合同法》第84條有關合同轉讓的規定,因此本案應定性為合同義務的轉讓糾紛,由被告償還原告現金5000。
首先本案不應定性為民間借貸糾紛。民間借貸也就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在借款人提供借款之前,其必須享有對所提供借款的占有權。而本案中的5000元,原告一直沒有占有,其所享有的只是一種期待的權利。所以也就不存在提供借款的問題。
其次,本案不應定性為不當得利糾紛。因為不當得利是指一方沒有合法的根據獲得利益,而他方受到損失的行為,所謂沒有合法的根據是指沒有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本案被告雖然將原告應得的5000元挪作他用,在被告沒有為被告出具欠條之前,被告并不是該案的當事人,其行為是代理其兒子張某的行為。原告完全可以依照離婚時與張某達成的協議,向張某主張權利,代理人沒有按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進行代理行為的,給第三人造成的損失應由被代理人承擔。而當被告為原告出具欠條后,說明原告同意將義務轉移給被告,實際也就是在當事人之間存在一種合同,因此也就不能說無合法的依據。
第三、本案不應定性為財產損害賠償糾紛。財產損害賠償侵犯的是當事人的財產所有權。原告對物享有所有權是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存在的前提,而本案原告對其應當得到的5000元款,在沒有實現其權利之前,只是一種期待的權利,其只有依據離婚時達成的協議提出歸其所有的請求,其所享有的只是一種債權,所以此時原告對該5000元,并不享有所有權,而只是享有請求權。其次財產損害賠償的法律后果一般是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或賠償損失。從返還原物看,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的財產應為具體的物,而貨幣作為一種流通工具,具有代替物的價值功能,但他并不是具體的物。況且貨幣也不可能返回原物(原貨幣是哪寫不清,即使是固定的貨幣,返還原貨幣的可能性也極小)。因此本案不應定為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追索權發生地有管轄權嗎
2021-03-02合伙糾紛管轄相關規定
2021-01-06行政處罰公示期多久
2021-01-24黑龍江省農村宅基地面積標準是多少
2021-02-25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保險法告知義務有哪些范圍
2021-01-11保險合同民事欺詐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0-11-14土地承包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2021-01-17承包合同書范本
2020-12-07開荒地沒有合同政府可以收回嗎
2021-02-12土地承包程序是什么
2021-03-04主張拆遷補償利益有時效要求嗎
2020-12-07八點要素告訴你郊區商品房能不能購買
2020-11-14北京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15公房拆遷,戶口在內的人都可以得到補償嗎
2020-12-02房屋在航拍圖沒有拍到,在拆遷中就不給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