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這里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犯誹謗罪,被害人自訴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誹謗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當地群眾公憤的;誹謗外國人影響國際關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訴或不能告訴,人民檢察院應提起公訴。
怎樣才夠成誹謗罪
1、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2、客觀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
誹謗看似不像犯罪,其實已經觸犯了刑法,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不論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會地位、職業性質、財產狀況、政治面貌、才能業績如何,都應追究刑事責任,一律平等地適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是:
犯多大的罪,就應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法院也應判處其相應輕重的刑罰,做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輕和刑事責任大小時,不僅要看犯罪的客觀社會危害性,而且要結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綜合體現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從而確定其刑事責任程度,適用相應輕重的刑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教授猥褻學生,學生是否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8網絡言論不當怎么處罰
2021-03-17勞務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1行政處罰停業多長時間
2020-12-04怎么在315網上投訴
2021-02-11代位繼承和轉繼承的差別有哪些
2021-01-02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勞動者拒簽合同怎么辦
2021-01-19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海上運輸保險概述
2021-02-04人身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如何取得
2020-12-05簡述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什么
2021-03-12人身保險合同概念特征是什么
2020-11-15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保險公司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可搭售其他產品嗎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