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庭后還可以提交證據嗎
開庭后還可以提交新的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準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準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準許并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根據規定,當事人已經知道或應當知道的證據都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交。當事人超過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或者庭審結束后提交的證據,法院可以接受,并在證據收據上注明收到的時間,但對該證據可以不予審核。如提交的證據經審核認為足以改變案件的基本定性和主要事實,應當重新開庭對證據進行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可以要求其補償由此所支出的交通費、誤工費、差旅費等有關費用。
二、證據排除規則
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證據并非就是非法證據。
對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目前學術界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傳統觀點認為,只要是不具備合法性的證據都必須排除,而證據的合法性包括證據必須具備法定形式、具有合法的來源等等,不屬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七種形式的,不得采納為證據,不屬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形式的證據是非法證據。
實際上,這是對非法證據的一個誤解。非法證據排除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確保公民基本權利不受侵犯,因此只有當一項證據的取得方式嚴重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的時候,該證據才是非法證據;其他所謂不符合“合法性”要求的證據,包括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證據并非就是非法證據。在理論上應當對非法證據的概念進行嚴格限制,而不能作過于廣泛的解釋。不屬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種類的證據,只要不被證據可采性規則排除,就能夠作為證據使用;非法證據只限于采用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方法取得的證據。如果對非法證據的定義過寬,會導致立法上難以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很多人認為,在起訴的時候就需要同時提交證據,但其實此時只需要按照要求提供了起訴材料就行,在符合立案標準的情況下,法院自然會受理案件的,并非強制性的要求這個時候就一定要提供證據。而在開庭之后,如果又有新證據的話,那么可以在開庭審理的過程中提出,也可以在一審開庭之前提出。
打官司立案多久后開庭,打官司立案需要哪些材料
立案到開庭要經歷什么,立案多久開庭?
法院立案后多久開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暴起訴離婚程序
2021-01-27發生車禍有傷員怎么賠償
2020-12-12法律中規定的雇傭關系是怎樣的
2021-03-21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集體合同中所說的補充保險和福利指的是什么
2021-02-28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人身保險合同案例
2021-01-14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公眾責任險缺失 誰來為商家“保險”?
2020-12-02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更換駕駛員報保險屬于騙保嗎
2020-12-02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2021-03-24對強制保險的思考
2020-12-17土地承包關系的時限會有什么影響
2021-03-03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和標準是什么呢
2021-01-17我家沒有納入拆遷紅線范圍,可以申請拆遷嗎
2021-03-12農村房子怎么就變成違章建筑了
2021-01-14拆遷安置補償費如何約定支付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