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你好,請問處理撫養權糾紛的原則包括二周歲以內的子女,以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2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雙方均要求撫養的,必須舉證證明其具有優先撫養的條件、子女愿意隨其生活、其有撫育能力等。那么處理撫養權糾紛的原則是什么?
麗江律師解答:
雙方均爭奪撫養權的,一般按下列原則處理:
第一,二周歲以內的子女,以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但父母雙方協商由父親直接撫養的除外。父方主張直接撫養的,應當舉證證明具有下列情形:
(一)母親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二)母親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的;
(三)因其他原因,子女確實無法隨母親共同生活的。
第二,2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雙方均要求撫養的,必須舉證證明
(1)優先直接撫養的條件。
2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父母雙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可予優先考慮:①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②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③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④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享有優先直接撫養條件,即可據此確定子女由其直接撫養。
如果父親與母親直接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的優先條件。祖父母與外祖父母的條件,作為相對優先直接撫養條件,只在父母雙方直接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且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時適用。
(2)子女的意見。
父母雙方對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的直接撫養權發生爭執的,應征詢子女的意見。因其已具備一定的識別能力,尊重其意愿,更利于其健康成長。但這并非絕對,如子女的選擇對其成長明顯不利,則不能一味地從其選擇。
(3)父母的撫養能力。
撫養能力主要指父母雙方的經濟收入、離婚后的居住條件以及是否具有教育子女、督促子女學習的能力和時間等。實務中,對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撫養條件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時,一方面應該看到此為動態的而非一成不變靜止的過程,法官的判斷應帶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應結合個案中子女的實際情況,以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歸結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拆遷中提高補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14行政拘留多久不再追溯
2020-12-25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12安徽省2013年交通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1-03-02婚前借款作為彩禮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11對未成年監護人有異議怎么辦
2021-01-04退休工資的老人是否能要贍養費
2020-11-30交通事故車損鑒定程序
2021-02-12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老師打傷學生學校承擔什么責任嗎
2021-01-02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理財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03保險監管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0-11-21什么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0-11-13商業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1-30私自轉讓集體土地怎么處理
2020-12-30新農村建設危房拆遷有補償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