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師代理案件需要回避的情況都有什么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民事訴訟什么情況下審判人員需要回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當事人委托律師的時候,如果發現委托的律師具有《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都是可以要求律師回避,而此時律師也應當主動提出回避。除非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案件。而除了律師會涉及到回避為,作為案件的審判人員,其實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時候,也是應當回避。
公司法股東三個回避具體指的是什么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前簽轉租給別人合法嗎
2021-03-08離婚凈身出戶協議寫明不出撫養費是否合法
2020-11-14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房屋抵押后可以設置居住權嗎
2021-01-06怎樣寫離婚證據目錄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0-12-23購房要做好的細節有哪些
2020-11-22村長利用村民名義騙取扶貧貸款構成何種犯罪
2021-02-11公司正常清算人員如何處理
2021-02-21用人單位能否擅自調崗并降薪
2020-11-30還貸保證保險合同的訴權之爭
2021-01-16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就《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問答涉及哪些法律規定
2020-11-22人身保險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30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農村開荒地有年限規定嗎
2021-03-04草地、林地承包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0-12-04個人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02戶口已經轉出能否獲得林地補償呢
2021-02-12拆遷補償協議書戶員沒簽字有什么后果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