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法定回避情形是怎樣的
我國民事訴訟中,回避的適用情形主要有:
1、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所以,與本案訴訟代理人有近親屬關系的,也應當回避;
2、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回避理由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民事訴訟中怎么申請回避
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三、回避的后果和復議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分為了自行回避與申請回避。民事案件的當事人,如果發現審判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具有《民事訴訟法》第44條中規定的情形之一,那么可以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申請這些人員回避,不參與自己案件的審理,以免影響案件最終的結果的公平。當然,在這些人員自己發現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自己也是可以提出要求回避。
民事訴訟法回避方式有哪些?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民事訴訟法回避對象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庭辯論結束大約多少天審判有結果
2020-11-12農村的房屋可以贈與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9何為“自書遺囑”
2021-02-17指定管轄是指什么
2020-11-13部分判決不服上訴的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08毒糖果致男童死亡投毒者應承擔何種刑責
2021-03-18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020-11-18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蘇州一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2021-03-09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0-11-26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車輛自然災害險多少錢
2020-11-15被保險人在遺囑中追加受益人是否有效?
2020-11-24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B)范本
2021-03-04土地轉讓中要考慮哪些問題
2020-12-07農村開墾出來的荒地可以辦理流轉嗎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