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遺囑繼承人
遺囑繼承人是指按照遺囑人生前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根據法律規定的方式對其遺產或其他事務所作的個人處分,并于遺囑人死亡時發生法律效力的遺囑享有繼承遺囑權的人。
根據1985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五條“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并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該法規定,凡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的;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于遺囑人死亡的;遺產中的有關部分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遺囑繼承相關知識
時效問題
立遺囑是公民的一項私權行為,表現為公民對個人財產的自由處分。公民可以在遺囑中自主決定其遺產承受人,承受人既可以是其法定繼承人,也可以是國家、集體或其他公民(此類遺囑在法律上叫遺贈)。當然,遺產承受人有權按照遺囑接受或放棄遺產。
然而,遺囑何時生效,遺產承受人什么時候可以接受或放棄遺產?會不會過了一段時間,就不能接受遺產了?生活當中,不少人都對此存有疑問。
對于一個形式上完備,內容確定的遺囑在遺囑人死亡時生效。但遺囑生效后,并不表明遺產承受人在任何時候均可不受阻礙地行使其繼承權利。
遺囑繼承在本質上是財產所有權的流轉,所以遺囑繼承的效力會受到財產所有權效力的影響。為了促進財產流轉,充分利用財產,不讓財產承受人躺在權利上睡覺,國家對遺產承受人繼承權利的保護期限作了一定的規制,表現在:
第一,對受遺贈人接受遺產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對繼承權受到侵害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第3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第三,如果受遺贈人在法定時間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其繼承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如果遺產承受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繼承權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間起訴,就喪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需要所有股東簽字嗎
2020-12-16開庭審理后再補交證據合法嗎
2021-01-22老工傷人員申請工傷認定需要提供哪些資料
2021-02-28股權轉讓工商怎么變更股東
2021-03-08什么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1-01-24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婚前隱瞞家族有精神病史能成為離婚理由嗎
2021-02-09交通事故訴訟費能否稅前扣除
2021-02-07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能夠引發合同之債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17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新入職員工當月應扣培訓費嗎
2021-01-07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標準
2021-02-11員工患病能否變更勞動合同,員工患病如何變更勞動合同
2020-11-18競業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建筑落工程保險的特征
2021-01-28如何準備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30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