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問及上述協議是否有效?經過公正后,是否就已經確定了協議的效力?我告知他們協議是無效的,至少,如果老太太不立遺囑明確三兒子將來不得繼承其遺產,那么,在老太太去世之后,三兒子是有繼承權的。我的回答,令前來咨詢的人很少不解,甚至幾個學習法律的人,也反對我的說法。原因在于,三兒子已經自愿、明確放棄了繼承權,怎么還享有繼承權?
就他們的疑問,我試做如下分析:
繼承權是指自然人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生前有效遺囑的指定,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換句話說,繼承權的取得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法律的規定,另一種是遺囑的指定。
繼承權為自然人享有的重要的民事權利。繼承權有以下兩種相互聯系而又不同的含義:
一、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指的是自然人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遺囑的指定享有的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資格,是繼承開始前繼承人的法律地位,實際上是繼承人所具有的繼承遺產的權利能力。例如,子女與父母有相互繼承的權利,這里所說的繼承權就是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這種含義的繼承權并不是繼承人實際享有的取得被繼承人財產的權利,只是繼承人將來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現實可能性。正因為如此,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被稱為一種期待權。只是一種資格,不得自行轉讓、放棄。它是法律基于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的一定的身份關系而賦予的,與一定的身份關系相聯系。
二、主觀意義上的繼承權,指的是繼承人在繼承法法律關系中實際享有的具體權利,它是于繼承開始后由客觀意義繼承權轉化而來的,是繼承人可以現實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因而是一種既得權。它是繼承人取得遺產的權利,是一種財產權,可以放棄。
明白了這兩個概念之后,我們再來看咨詢人所提及協議和公正書,被繼承人還能一起去我單位咨詢,很明顯,該協議及公正都是在繼承開始前制作的,約定三兒子放棄的繼承權,是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而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是不能放棄的。這個約定因違法而無效。
我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關于“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的規定表明,繼承權的放棄應當在繼承開始之后。最高法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九條前段關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應當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作出”的規定,更加明確的指出,放棄繼承權應當在繼承開始之后,才具有實際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確定刑事證據的關聯性
2021-03-18離婚兩年能要回孩子扶養權嗎
2021-03-03欠條過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5公司是否有權收回股權贈與
2020-11-09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小額民事訴訟可以不開庭直接判決嗎?
2020-12-04占有改定的物權效力范圍
2021-01-18合同欺詐是犯罪嗎
2021-01-06刑事速裁程序能否上訴
2021-01-03買房購房合同霸王條款有哪些情況可以維權
2020-11-20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在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22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各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保險合同是否在合同到期退保險本金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