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應當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根據《仲裁法》有關規定,在合同爭議仲裁過程中,應當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第一,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在處理合同爭議時應本著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對爭議事項作全面認真的調查研究,在查清案件事實的情況下,分清是非,判明責任,并依據法律規定作出正確的裁決,以保證仲裁的客觀和公正。
第二,先行調解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仲裁機構在受理合同爭議后,本著促進雙方爭議的解決、緩解其矛盾的精神,在查清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首先進行調解,對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以求消除當事人間的隔閡,互相諒解,自愿達成和解協議,從而解決爭議。先行調解必須是在當事人自愿接受調解的前提下進行。
第三,保障當事人平等地行使權利原則。
在仲裁活動中,無論是申請人還是被申請人,它們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有權享有仲裁程序規則中規定的各項權利,如陳述事實,進行辯論,提供有關證據、聘請律師參加仲裁活動等。
第四,一次裁決原則。
所謂一次裁決,又稱一裁終局,是指仲裁機構對合同爭議實行一裁終審制,即裁決一經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執行,不得申請復議,也不得另行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不執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有權要求人民法院執行。
第五,獨 立仲裁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仲裁機構受理合同爭議后,依法享有獨 立仲裁權,獨自在其職權范圍內對爭議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終裁決,而不受行政機關、其他單位和個人的干涉。
二、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七條
仲裁應當根據事實,符合法律規定,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八條
仲裁依法獨 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九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通過仲裁方式處理合同爭議,這也是解決合同爭議的時候比較好的一種途徑。仲裁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一樣,關乎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但是要想仲裁委員會受理,就必須要基于當事人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或者仲裁條款約定。也就是說,只有一方向申請仲裁,而另一方對此不同意的話,這是無法啟動仲裁程序的。
員工不服勞動仲裁起訴狀范本
勞動仲裁法實施條例全文
勞動爭議仲裁反訴狀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有些什么特征
2020-11-10有限公司章程范本(二)
2020-11-24偷圖紙涉侵犯商業秘密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05被政府質押的房子能買嗎
2021-03-01財產保全中的反擔保如何解除,能否解除
2021-01-12免于刑事處罰會受什么黨內處分
2021-03-09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保證的方式及先訴抗辯權
2020-11-21出軌證據有哪些
2021-01-13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小產權房辦營業執照什么程序
2021-02-08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