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遺產繼承的依據
繼承法第25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而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9條規定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應當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作出。遺產分割后表示放棄的不再是繼承權,而是所有權。放棄繼承的一個最重要條件即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的期限,應當是從繼承開始時起到遺產分割之前止,只有在此期間內作出的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才有效。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在遺產分割之前放棄的是繼承權,而在遺產分割之后再有放棄的意思表示,則為放棄其對遺產的所有權,因此,公證員在辦理遺產繼承公證的同時,也辦理了放棄繼承權聲明書公證,當然,這也是根據司法部規定的格式要求出證的。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物權法即將實施,該法第29條規定因繼承人或者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也就是說,在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繼承人、受遺贈人當然地、直接地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物權,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的時間為繼承人、受遺贈人取得物權的時間,而且取得的是被繼承人的遺產的物權。如果繼承人是多人,則各繼承人均為物權(遺產)的共有人。
繼承法中的放棄繼承在過去可理解為放棄繼承權,而且該行為效力追溯至被繼承人死亡時,即繼承開始,放棄了繼承權也即喪失了繼承權。而按物權法第29條的規定,被繼承人死亡時,繼承人已當然取得物權,如果放棄,當然放棄的是其已取得的物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明顯與物權法相抵觸。這一點對物權法生效以后的此類公證的辦理是至關重要的,如再辦理放棄繼承權聲明書公證,繼承人放棄繼承權,其已取得的物權當然歸其它繼承人所有嗎?按物權法的規定,其放棄行為,是一種處分物權的行為,不能理解為當然地將其已擁有的物權贈與其它繼承人,也不能簡單理解為拋棄,更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其放棄繼承權,該物權為無主財產,無償歸國家所有。出具放棄繼承權聲明書公證書則成了無源之水,甚至侵害他人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集資房的車庫算配套設施嗎
2021-02-12老年人可以有門票優惠嗎
2020-12-01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經濟賠償金如何支付?
2021-02-10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給孩子買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8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江蘇通州最低職工保險,職工自己需繳多少
2020-12-20雇主責任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04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雇主責任險案例
2021-01-12死差益與死差損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4承包荒山植樹造林政策
2021-01-19土地承包及其程序是什么
2020-11-09棚戶區改造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4公司拆遷補償款稅收優惠嗎
2021-02-082020年棚戶區改造拆遷補償政策是什么
2020-12-20房屋的拆遷委托書怎樣寫
2021-02-03以拆違來拆除廠房怎么維權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