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贈是公民以遺囑方式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而于其死亡時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為。立遺囑的公民為遺贈人,接受遺贈的人為受遺贈人。遺囑是立遺囑人生前對其遺產所作的處分或對其他身后事務所作的安排,并在死亡時發(fā)生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
遺贈與遺囑繼承都是通過遺囑方式處分財產,這兩種方式在形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區(qū)別是明顯的。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guī)定,遺囑繼承與遺贈的主要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接受遺產的主體不同:受遺贈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或國家,但必須不是立遺囑人的法定繼承人;而遺囑繼承人只能是自然人,并且必須是法定繼承人。
(二)權利的行使方式不同:受遺贈人只有在知道受遺贈的兩個月內明確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時才視為接受,否則視為放棄遺贈;而遺囑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處理前,沒有明確表示放棄的視為接受繼承。
(三)遺囑和遺贈的構成要件和效力是不同的,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區(qū)分不同的情況來判定遺囑的效力。具體講,遺囑繼承和遺贈之間的區(qū)別主要有:
(1)兩者的受讓主體不同。遺贈受領人必須是法定繼承人之外的人,而遺囑繼承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之內的人。
(2)兩者所指向的客體范圍不同。遺贈的客體只包括財產權利不包括消極的財產義務。而遺囑繼承人不但享有接受遺產的權利,同時還須承擔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義務。
(3)權利的接收、行使的方式不同。遺贈受領人應當在知道遺贈的內容后的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遺贈受領的意思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而遺囑繼承人在繼承開始以后,遺產處理以前,沒有明確表示放棄的,視為接受繼承。
(4)獲得遺產的方式不同。遺贈受領人不直接參與遺產分割,只能從遺囑執(zhí)行人或法定繼承人處獲得遺產;而遺囑繼承人要直接參與遺產分配。
(5)最后,遺囑人可以在遺囑中指定候補繼承人,而在遺贈中則不能指定候補的遺贈人。法律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條件是什么
2021-03-01發(fā)生勞資糾紛怎么辦
2021-03-13請律師律師費怎么給,律師服務如何收費
2021-01-25離婚賠償適用于訴訟時效嗎
2020-12-02買賣合同10萬元貨款打官司律師費多少錢
2021-02-17什么是商標權轉讓,商標權轉讓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11網上處理違章一般多長時間
2021-01-31防范買車糾紛 律師出8招
2020-11-10車輛過戶手續(xù)是什么
2021-03-14延長醫(y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申請勞動局調解的期限是幾天
2021-02-07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保險合同無效案例有什么規(guī)定
2020-12-17意外死亡沒有報警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8交通事故中有人員傷亡,保險公司什么時候能理賠
2021-03-22保險人說明義務與免責條款效力之關系辨析
2021-02-04交通肇事跑路保險能賠嗎
2020-12-29詳解幾種主要保險免責條款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