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訴訟案件中止審理的規定情形有什么?
1.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6.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7.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二、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有:
1、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3條第1款的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行政訴訟法的上述規定,確立了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這一規定,也是《憲法》第126條、《人民法院組織法》第4條有關規定在行政訴訟中的具體化,行政訴訟活動必須遵循。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一原則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要查明案件事實真相,以法律為尺度,作出公正的裁判。
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由此確立人民法院通過行政審判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的特有原則,簡稱合法性審查原則或司法審查原則。合法性審查包括程序意義上的審查和實體意義上的審查兩層涵義。程序意義上的合法性審查,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有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理并作出裁判。實體意義上的審查,是指人民法院只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不審查抽象行政行為,一般也不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理進行審查。就是說,這是一種有限的審查。
4、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這一規定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在行政訴訟中的具體體現。在行政訴訟的雙方當事人中,一方是行政主體,它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處于管理者的主導地位;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他們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處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從屬性行政管理關系。但是,雙方發生行政爭議依法進入行政訴訟程序后,他們之間就由原來的從屬性行政管理關系,轉變為平等性的行政訴訟關系,成為行政訴訟的雙方當事人,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原告與被告的訴訟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當發生了上述規定的情形后當事人是可以申請訴訟時效中斷的,同時在造成訴訟時效中斷的事宜結束后也是會繼續計算訴訟時效的,那么在計算訴訟時效的過程中如果有發生不可抗力致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時,是不能申請訴訟時效中斷但是可以申請訴訟中止。
在行政訴訟中,上訴不立案做法正確嗎?
行政訴訟起訴時效
行政訴訟裁定駁回起訴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
2020-12-21國有公司出資成立的公司是什么性質
2021-03-24租房合同和收據都丟了怎么辦押金
2021-01-23遺囑執行人有哪些職責
2021-02-27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24裁員時哪些員工不能裁
2020-11-24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交強險理賠怎么墊付和追償
2021-01-02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保險對小吊車理賠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3財產保險索賠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3-10拆遷補償方案有統一標準嗎
2021-02-15房地產公司拆遷補償費如何核算
2020-11-20廠房和商鋪的拆遷補償有何不同
2020-11-14以拆除違章建筑來拆遷怎么辦
2020-12-09拆遷房征收房產稅嗎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