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在通過訴訟方式進行處理的時候,往往都是會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但我們也發現了,對于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其實并不適用訴訟時效。那根據相關法律中的規定,究竟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有哪些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有哪些
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的,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2、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
3、基于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4、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及有關法律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通常可劃分為4類:
1、普通訴訟時效:即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期間。普通訴訟時效期間通常為3年;
2、短期訴訟時效:下列訴訟時效時間為1年;身體受到傷害賠償的;延付或拒絕租金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
3、特殊訴訟時效:特殊訴訟時效不是民法規定的,而是由特別法規定的訴訟時效;
4:權利的最長保護期限。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超過20年的,法院不予保護。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適用條件
1.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事實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其特點在于均是當事人有意識的行為,包括起訴、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的行為。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出現即引起時效的中斷(具體事由后述)。
2.中斷訴訟時效的法定事由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任何階段均產生中斷的法律效力。而且訴訟時效中斷的次數不受法律限制,也就是說,訴訟時效因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后,權利人在新的訴訟時效期間,再次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再次中斷。
3.從訴訟時效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從而法定事由發生之前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與重新計算的時效期間沒有關系,在此種意義上,民法學稱訴訟時效中斷為根本性障礙。
上文中小編已經就這個問題作出了詳細介紹。按照最新《民法總則》當中的規定,現在我國的普通訴訟時效已經修改為了3年,但對于最長訴訟時效來講,其實還是20年,這點還請大家注意。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借款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長
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如何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假一賠一”公告承諾能否作為商家逃避法律責任的依據
2021-01-18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條件是什么
2021-03-01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量刑標準如何
2020-11-14企業破產法的最新解釋
2020-12-30固定資產貸款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1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抄襲小說犯法嗎
2021-02-09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25刑訴發回重審能用簡易程序嗎
2020-12-23別人盜取個人隱私可以報警嗎
2021-02-08個人財產如何繼承給孩子
2020-11-17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