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如何監督公司經營
現代公司的特點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形成股東、董事會、管理層三層治理結構,三層人要有明確的分工,有分工就要承擔責任,授予相應的權力,權力是與責任相對應的,不能存在絕對權力,權力必須受到監督,任何掌握權力的人,他的行為都要受到組織的制約。
公司機制決定了公司能夠吸引社會不同層面的人,投入各自資源,獲得相應回報。在這種公司機制的作用下,股東、董事會、管理層之間以契約關系聯系在一起,契約關系的落實需要監督。
戰略決策的制定要“實事求是”,要求各級參與者遵照戰略決策的制定流程、做到機會與公司內部能力資源相匹配、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要做到這些,監督也是不可少的。
戰略方案的執行要“說到做到”,更需要監督執行過程是不是按照預定方案操作、是不是在預定時間完成階段性業績指標和重點工作里程碑指標。
企業領導者作為一個“人”,而不是“神”,不可避免會帶有一些天性弱點,盡管這些弱點不是集中反應在一個人身上,但只要其中一項弱點不加以控制,都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甚至導致企業的破產,所以監督掌握權力的人的行為至關重要。
概括而言,監督就是為了實現公司既定的戰略目標,根據監督標準,了解戰略執行過程中的主要信息,將獲得的階段性交付成果與期初指標對比,以便于發現差距和問題,及時調整方案,并通過激勵問責手段推動按時完成戰略目標的過程。
要保證監督工作正確、順暢、制度化,需要把監督工作形成普遍長效的監督機制,這是公司存在的客觀要求。
首先,監督機制要明確監督的主體,即誰有權力監督、監督的對象是誰。公司內部的所有人都是被監督的對象,同時也是有監督權力的人。
股東是公司的投資人,受到國家和證券交易所法律法規的監督,同時股東彼此之間也存在著相互監督的關系,重點表現在防止控股股東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
中國大陸的《公司法》要求建立監事會監督董事會,而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企業不設立監事會,由股東和香港聯交所監督董事會,防止董事的行為損害股東利益。
管理層受到國家法律法規、股東和董事會的監督,其中董事會的監督是重點。董事會通過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向董事會和管理層雙向匯報的審計部等部門監督管理層的工作。
在公司內部,管理層通過責任下移,形成了職能部門分專業監督業務部門、每個部門內部上級監督下級的結構。
除了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同級之間、下級對上級也存在監督,通常表現為把信息傳達給相應的監督主體,這是公司監督體系一個必要的補充。
股東、董事長和董事會下屬各個專業委員會、監事會、以CEO為首的管理層、公司內部的各級管理者以及各級員工構成了監督的主體,監督主體的代表對監督承擔主要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擾民是幾點到幾點
2021-01-01超出了借條的訴訟時效該該怎么做
2021-01-01涉外民事訴訟中的涉外因素是指什么
2021-01-20撫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模板
2021-02-26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1公款賬戶可以轉到個人賬戶嗎
2021-03-12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股票如何繼承
2020-11-26學生在校外發生事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勞動合同常識
2021-03-05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為什么旅行社責任保險應改為法定保險
2021-03-02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