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冒名股東不知情需要承擔責任嗎?
如果被冒名者是姓名被盜用之人,因其實際并未出資,也并沒有在公司章程上簽字,其在股東名冊上的簽字也是被他人冒簽,不符合法律規定,當然不能認定為股東。
冒名股東也不能認定為股東。冒名股東無非是為了規避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如果認定冒名股東為公司股東,不但違反法律規定,而且將助長惡意冒名行為。對公司的債務,應當由冒名股東承擔無限責任。
對于冒名股東的問題,首先應厘清“冒名”與“借名”的區別,主要在于當事人在被登記為股東時是否知情或同意。被冒名者因不知情,且從未作出過持有股權的意思表示、實際不出資、不參與公司管理,而不應被視為法律上的股東。而被借名者(與實際股東為代持股關系),對其姓名被登記或被第三人使用的事實系知情,即便沒有實際行使股東權利,其外觀上也是具有股東身份的(顯名股東)。兩者區分的意義則在于承擔責任的不同:被冒名登記為股東者無需對公司或公司債務人承擔責任;而被借名股東,仍須承擔相應的股東義務。
二、如何判定被冒名者是否是公司股東?
一般來說,當事人主張系被冒名、不具有股東資格的,人民法院會結合公司設立的背景情況、當事人的實際出資情況及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認定,如:
1、當事人是否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經營管理
如當事人已以實際行動行使股東權利或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即便是其在發現被冒名的事實后方有此行為,當事人則很難再以其系被冒名為由拒絕承擔股東義務。
2、是否有實際出資行為
如當事人已有實際出資行為,則不再認定其系被冒名。且在審判實踐中,法院往往會對當事人的自身經濟情況進行考量,判定其是否有出資能力或出資意圖。
3、與公司或其他股東有無聯系
該種情況下,法院一般考慮當事人與公司其他股東的關聯關系。
綜上所述,有人冒用他人名義投資入股,成為公司股東,這種行為是違法的,被冒用名義的人如果并不知情,沒有實際出資,其并不是公司的股東,也不用承擔什么責任。反而是冒名股東,因為其違法操作,如果造成損失要向公司賠償。
股東提起訴訟的方式有哪些?
自然人不出資怎么成為股東
成為大股東的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社區戒毒可以銷案底嗎
2021-03-05經濟補償金計算的標準是如何的
2020-12-14中國涉外婚姻法律法規
2021-02-08商標續展的作用是什么
2020-11-21財產保全錯誤情形探討
2021-03-08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房產解押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10學生周六溺水身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0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30房本上寫的集體土地可以做抵押嗎
2020-11-10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買保險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