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侵權認定標準
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
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
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采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
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
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準: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后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于使用作品的行為,那么,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于產業,按說明制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
對于“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于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著作權侵權認定標準是什么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實踐中還要靠證據,才能充分有效的證明卻是存在著作權侵權的行為,之后也才能據此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就造成的損害作出賠償。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賠償案件是否需要繳納案件受理費
2021-02-11工地上工人年齡不能超過多少歲
2021-02-04民事案件合并開庭審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020-11-25個人注冊商標的流程及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1-01-06不動產證的房子可以買賣嗎
2020-12-19交通事故復核需要什么
2021-02-02夫妻債務如何分擔
2021-01-25交通肇事逃逸與交通肇事有什么不同
2021-02-24遺產20年后歸使用者嗎
2021-02-13超市倒閉,促銷員有補償嗎
2021-01-25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人壽保險合同到期要怎樣繳費
2021-03-14保險公司給予全額賠償后車主還能轉讓殘車嗎
2021-02-09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長期健康保險產品是否有合同猶豫期
2021-03-25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6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