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婚姻法是如何規定探視權的
我國婚姻法規定了確定探視的時間、方式的兩種途徑:“行使探望權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婚姻法在確定探視的時間和方式上,明確規定了父母雙方協議和法院判決兩種方式,并且確定了協議優先的原則。按照協議優先原則,父母應該通過協商確定探視的時間和方式。直接撫養一方的父或母應該本著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長,方便探視人的基本原則,根據夫妻雙方的實際情況,協商確定合理的探視時間、方式、或者按照法院判決安排探視的時間,如果說子女已經有辨別能力的還應征求子女的意見。父母協議確定探視時間、方式和法院判決比較起來,協商的成本小,給探視的利害關系人造成的影響也最低,因此相對于法院判決具有優先性。
協議離婚時男女雙方在協議中關于探視權行使的時間、地點與探視權行使方式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在離婚后一方不按約定履行,有探視權一方可直接向法院申請執行。這樣做可以方便當事人,有利于減輕法院的壓力,以免增加訴訟成本,而且確保子女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鐵路企業作為一個工作性質特殊的企業,有很多夫妻不在同一地工作,兩地分居的較多,其中很多母親是列車員,所以,他們的子女多數是由女方或男方的父母幫助照料,當夫妻離婚后,老人對兒媳婦或女婿本來就有成見,他們會過多地考慮自己的利益,當子女的父或母去探視他們時,老人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探視時間和方式,拒絕父或母探視子女。最后,有探視權一方的父或母不得不向法院提起請求,要求確認離婚協議探視權的具體約定的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受理此類案件后,應當依據《婚姻法》以及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但對雙方協議探視權行使的時間、地點與探視權行使方式不應審查,因為《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了由父母協議和法院判決兩種方式,并且確定了“協議優先”的原則。由此可見,法院在審理探視權案件中,應盡量使用調解方式,使雙方當事人在探視的方式、時間上自愿達成協議,有利于案件的執行。故法院審查時,只對形式上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不應對其實質內容進行審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p>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便利店需要辦理什么證件
2021-02-07不是上市公司能進行股權融資嗎
2021-02-12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舉證,離婚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18要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起訴離婚
2020-11-25交通事故應由誰管轄
2020-12-12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合同之債的客體
2021-01-22輕微傷怎么起訴
2020-12-11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私家車載客遇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1-03-04產品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有哪些
2021-03-05購買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2-08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詳解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費用問題
2020-11-262020最新人身意外保險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04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3-17客戶患重疾去世 民生人壽及時理賠
2020-11-12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總公司變更資本金要提交書面報告嗎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