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抽逃出資轉讓股權后股權受讓人能否提起股東代表訴訟
不可以。
股東代表訴訟,又稱派生訴訟、股東代位訴訟,是指當公司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卻怠于起訴時,公司的股東即以自己的名義起訴,而所獲賠償歸于公司的一種訴訟形態。英美法系國家以及大陸法系國家對股東的此項訴訟權利均有規定,均賦予股東提起代表訴訟的權利。
股東代表訴訟的前置程序
1、“竭盡公司內部救濟”規則
股東具備了提起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資格,并不等于股東在公司遭受不正當行為損害時可徑行代表公司提起訴訟。
股東提起代表訴訟的前提條件是公司拒絕或怠于由自己直接向實施不正當行為的當事人提起訴訟,股東未征求公司是否就該行為提起訴訟的意思前,不應該也不可能提起代表訴訟。
只有在股東請求監事會、董事會等采取必要措施行使公司的訴訟請求,而公司明確拒絕股東請求或者對股東請求置之不理時,股東才能向法院提起代表訴訟。這就是各國公司法通常都規定的“竭盡公司內部救濟”規則,也稱前置請求規則。律師對此的理解是:公司是與股東個人相對獨立的法人,股東代位公司行使訴權,必須最大可能地尊重公司的法人資格。同時,這種“竭盡公司內部救濟”的方法可以給公司檢查自己行為的機會,如果公司管理層同意股東的控訴請求,公司便有機會和原告在正式起訴前達成和解。
《公司法》即規定了該規則,即股東在提起代表訴訟之前,應該請求公司的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起訴。
如果其請求得不到滿足,公司沒有合理的理由卻最終拒絕或怠于起訴,股東則可以提起代表訴訟。但在諸如有關財產即將被轉移、有關權利的行使期間或者訴訟時效即將超過等緊急情況下,股東有權立即提起代表訴訟。可見,前置程序的設置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訴訟,也能夠促使公司提起訴訟,避免濫訴。
2、股東代表訴訟的和解與撤訴之司法審查
一般的民事訴訟中原告可以處分自己的實體權利,可以和被告和解。通過和解的方式來解決股東代表訴訟的實體問題,是符合訴訟經濟原則的。然而,股東代表訴訟的和解與一般的民事和解不甚相同,由于股東個人的利益有可能與代表訴訟中被代表的公司利益發生沖突,若原告股東在代表訴訟中與被告達成和解或自動撤訴,從而在訴訟之外得到個人的不正當利益(例如由公司高價收購其股票等),則完全背離了股東代表訴訟的制度目的。
小編的總結到此為止,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由專業的律師團隊為您解答你的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受讓個人獨資企業應否對企業原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2021-03-06房屋租賃合同標準版
2021-02-25附條件不起訴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23房產糾紛律師收費標準
2020-12-11申請對工傷認定的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
2021-03-12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異地執行拘留怎么進行
2020-11-12打架斗毆如何如何處罰
2021-01-0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個人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0-12-12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