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稽核部門的職責
第三章 稽核部門的權限
第四章 稽核方式和程序
第五章 責任處理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下簡稱農發行)稽核監督,實現稽核工作規范化、法制化,保證國家法律法規和金融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促進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章程》,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農發行稽核監督以國家法律法規、金融方針政策、內部規章制度等為依據,對轄屬各行的業務經營管理活動以及代理行的代理業務進行再監督,規范經營行為,防范金融風險,保障收購資金封閉管理和全行經營目標的實現。
第三條 農發行實行“統一領導、下審一級、分級負責”的稽核管理體制。總行和省級分行(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計劃單列市分行)、地(市)分行設立稽核機構,縣(市)支行不設稽核機構。
第四條 稽核部門依照本制度規定獨立行使稽核監督權,不受其他部門和個人的干涉。
第五條 稽核部門和稽核人員辦理稽核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第六條 稽核部門接受國家審計機關、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監事會的業務指導。
第七條 本制度適用于農發行各級行。
第二章 稽核部門的職責
第八條 稽核部門在本級行行長和上一級稽核部門的領導下,按照下審一級的原則,負責對轄內各行的業務經營、財務會計、行長任期經濟責任和內部控制等情況,進行稽核監督。
第九條 稽核部門對本級行行長和上一級稽核部門負責并報告工作,稽核業務以上級稽核部門領導為主,第十條 上級稽核部門對下級稽核部門管轄范圍內的稽核事項,可以直接進行稽核,但應當避免不必要的重復稽核。
第十一條 稽核部門應當履行下列監督職責:
(一)檢查國家法律法規和金融方針政策的執行情況;
(二)檢查各項管理措施和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
(三)檢查收購資金封閉管理情況;
(四)檢查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真實性、合規性;
(五)檢查財務收支和會計核算情況;
(六)開展分支行行長任期經濟責任稽核;
(七)檢查內控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情況;
(八)檢查計算機業務軟件的開發、操作和管理情況;
(九)檢查他行代理本行業務情況;
(十)核查行長或上級稽核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第十二條 稽核部門在履行監督職責時,應當嚴格執行規定程序。對稽核中查出的問題,應當認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議。
第十三條 稽核部門應當如實向本級行行長和上一級稽核部門提出稽核報告。對稽核中發現的重要情況和問題,應當及時報告。
第三章 稽核部門的權限
第十四條 稽核部門有權要求被稽核單位提供與稽核事項有關的情況和資料,被稽核單位不得拒絕、拖延,并對其真實性負責。
第十五條 稽核部門進行稽核時,有權檢查被稽核單位的資金計劃、信貸管理檔案,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有價單證和重要空白憑證,業務統計報表以及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資料和資產,必要時可采取先封后查措施,被稽核單位不得拒絕。
第十六條 稽核部門進行稽核時,有權就稽核事項的有關問題向被稽核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并取得有關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稽核部門工作,如實向稽核部門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第十七條 稽核部門對被稽核單位存在的違反經濟、金融法律法規和農發行規章制度的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并可以依據事實情節分別給予下列處罰:
(一)責令糾正違規事項;
(二)收繳違法違規所得;
(三)罰款;
(四)通報批評。
以上條款可以并處,構成經濟案件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第十八條 稽核部門對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責任人,可以依據事實情節分別給予下列處罰:
(一)沒收違法違規所得;
(二)賠償損失;
(三)罰款;
(四)建議給予行政處分。
以上條款可以并處,構成經濟案件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第十九條 稽核部門作出的稽核處理決定,被稽核單位應當執行,并書面反饋執行結果;稽核部門提出的稽核建議,有關單位、部門如無正當理由,應當采納;第二十條 稽核部門在組織開展稽核檢查時,可以統一調派下級行稽核人員。
第二十一條 稽核部門對查出重大經濟問題或挽回較大經濟損失的稽核有功人員,可以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四章 稽核方式和程序
第二十二條 稽核部門根據工作實際,可選用不同的稽核方式:
(一)現場稽核:稽核人員深入到被稽核單位工作場所進行稽核;
(二)非現場稽核:被稽核單位按照要求將有關資料報送稽核部門,或稽核部門通過計算機網絡調取被稽核單位相關信息進行稽核;
(三)交叉稽核:稽核部門組織轄內各行之間進行相互稽核;
(四)委托稽核:委托下級行或代理行稽核部門以及社會審計機構進行稽核;
(五)其他稽核。
第二十三條 稽核部門應當根據稽核工作計劃和本行工作安排,確定稽核項目、稽核方式和稽核人員,組成稽核組。稽核組應當收集與本次稽核有關的資料,研究制定稽核方案,并在實施稽核前通知被稽核單位。
第二十四條 稽核人員實施稽核時,應當按照以下規定辦理:
(一)進入稽核現場,向被稽核單位說明本次稽核的目的、內容、要求以及需要其配合的事項。被稽核單位應當積極配合稽核人員開展工作,提供與稽核事項有關的資料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二)聽取被稽核單位與本次稽核內容有關的情況匯報,作好記錄,并索取書面匯報材料。對于某些內容單一的專項稽核,可直接進行現場檢查。
(三)查閱資料。根據稽核方案確定的稽核內容和工作步驟,檢查被稽核單位的有關憑證、賬目、報表和庫存實物等,認真核對有關數據,作好稽核記錄。
(四)調查取證。對稽核發現的比較嚴重的問題,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取得足夠的證據。取證的原始資料(文件、賬頁、憑證)應當有復印件,談話應當有筆錄,外調取證應當有被取證單位的復函。
(五)核實問題。對稽核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當認真核實,查明原因,明確性質,分清責任,確保事實清楚,數據無誤,證據確鑿。由于受稽核手段的限制,確實無法核實的問題與重要線索,應當作書面說明,詳細記錄在案備查或移交有關部門進一步核實。
(六)填寫稽核工作底稿。對已核實的問題應當按類別和性質進行歸類、整理,認真填寫稽核工作底稿,由稽核組長和被稽核單位分別簽字、蓋章。
第二十五條 在稽核實施過程中,稽核組組長應當及時聽取稽核人員的工作匯報,掌握、了解檢查進度,分析、解決疑難問題,引導現場作業逐步深入,按時保質完成稽核任務。同時應當對稽核人員具體查證的事項和內容進行復核,檢查稽核人員工作底稿和提取的相關證據,發現稽核內容不完整、稽核事實不清楚、稽核證據不充分、稽核結論不準確的,應當及時指出并進行必要的復查,保證稽核質量。
第二十六條 稽核組向稽核部門提出稽核報告前,應就報告中反映的問題征求被稽核單位的意見。對被稽核單位的意見,稽核組應當審查,進一步核實情況,根據所核實的情況對稽核報告作必要的修改,并將稽核報告和被稽核單位的意見一同報送稽核部門。
第二十七條 稽核組提出的稽核報告,經稽核部門審核后報主管行長閱示。
第二十八條 稽核部門依據行領導閱批的稽核報告草擬稽核結論和處理決定,經主管行長簽發后,發送被稽核單位執行。涉及經濟處罰的,應當隨文發送稽核處罰通知書。
第二十九條 被稽核單位對稽核結論和處理決定如有異議,可在收到稽核結論和處理決定后的15日內,向稽核行的上一級稽核部門申請復審,超過規定期限,視同對稽核結論和處理決定的認可。上一級稽核部門對復審申請,應當在1個月內復查和處理,在復審期間,原稽核結論和處理決定照常執行。
第三十條 稽核部門為監督被稽核單位執行稽核結論和處理決定,保證其嚴肅性,必要時可實施后續稽核。
第三十一條 稽核部門對辦理完畢的稽核項目,應當將其有關文件、數據資料及工作底稿立卷歸檔,按規定妥善保管。
第五章 責任處理
第三十二條 被稽核單位和個人違反本制度的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稽核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一)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稽核事項有關的情況和資料;
(二)阻撓或者防礙稽核工作;
(三)提供虛假資料;
(四)匿藏、轉移、偽造、涂改、毀棄有關報表、賬薄、憑證和其他有關證據;
(五)在檢查期間轉移、隱匿違規取得的資產;
(六)拒不執行稽核處理決定,或者無正當理由拒不采納稽核建議。
第三十三條 被稽核單位和個人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從輕處罰或免予處罰:
(一)稽核之前,自己主動查出、糾正并如實匯報;
(二)情節輕微,稽核部門查出后認真檢討并及時糾正;
(三)抵制無效被迫造成違章、違規,主動向上級反映。
第三十四條 對采取經濟處罰的被罰款項,應當按有關規定處理,屬個人的罰款不得用公款列支,違者從嚴處罰。
第三十五條 報復陷害稽核人員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稽核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泄漏秘密、玩忽職守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 本制度由農發行總行負責解釋、修訂。
第三十八條 本制度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三修改議定書》的決定
2011-08-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9-06-27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的決議
1982-08-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3-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決定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
1997-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3年修訂)
2013-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決定
1988-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07-0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規章如何確定罰款幅度問題的答復
1997-01-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訂)
2001-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關于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廣告管理條例
1987-10-26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國務院關于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國務院關于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