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條 國家對水資源依法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但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的水的除外。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組織實施。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國家對水資源實行取水許可和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
一、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水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國家為了開發、利用和保護好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使水資源更好地造福于全體國民,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對水資源依法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是使水資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它有利于有效控制水的需求,緩解一些地區嚴重缺水的局面;有利于水資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社會;有利于國家對水資源宏觀管理措施的落實,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續利用,以較小的水資源代價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傊瑢λY源依法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符合我國的國情和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體現了新時期依法管水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要求。本條規定為進一步健全完善和實行這兩項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
二、國家對水資源依法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取水許可制度在原《水法》第32條已經規定,“國家對直接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實行取水許可制度”。1993年國務院還制定頒布了《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水利部相繼制定頒布了《取水許可審批程序規定》、《取水許可監督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一些省級政府制訂了實施細則等地方政府規章。取水許可制度的實施使水資源開發利用逐步納入了法制軌道,促進了水資源的保護、節約和優化配置,加強了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實施取水許可制度雖然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取水許可制度的實施還未與建立取水權制度、對取用水全面實行權屬管理相聯系;取水許可審批取水量的方法程序過于簡單,科學性不足;由于水資源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存在一些重復許可發證的現象;監督管理措施還不夠完善等。這次《水法》修訂除在“水資源配置和節約使用”一章(第五章)中保留了取水許可制度的有關規定外,還將取水許可制度作為國家基本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在總則的本條中作了專門規定。為了依法保障取水許可制度的實施,新《水法》還在法律責任一章中對違反取水許可制度,未經批準擅自取水和未依照批準的取水許可規定條件取水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行政處罰。
三、國家對水資源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制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是指國家以水資源所有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為實現所有者權益,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向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收取水資源使用費的制度。我國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對水資源主要采取行政調配、無償使用的方式,加上經濟技術的原因,用水效率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例如,日本的單位GDP用水量相當于我國的1/30,美國為我國的1/20,法國為我國的1/17。而我國又是世界上人均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之一,進入21世紀,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短缺形勢將更加嚴重,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將構成最嚴重的挑戰。 "喝大鍋水”的狀況不能再延續下去了,必須建立一個適應我國水情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水資源使用制度。由于水資源在人們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在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使用價值和不可替代性,使其同時也具有了價值。因此,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水資源也需要有一定的實現方式,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更好地滿足全社會、各方面對水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原《水法》雖然沒有規定對水資源全面實行有償使用制度,但對特定取水征收水資源費的問題已經作出了規定。原《水法》第34條規定,“對城市中直接從地下取水的單位,征收水資源費;其他直接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可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征收水資源費”。目前,全國已有二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頒布了征收水資源費的辦法和標準。征收水資源費工作的開展為全面實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取得實踐經驗,打下了一些基礎。但由于目前水資源費標準普遍偏低,未反映水資源本身的價值和稀缺程度,以及征收范圍不全面等,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還遠不夠健全和完善,還需要依法進一步改進。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依法保護并合理開發土地、水、森林、草原、礦產和海洋資源,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價格體系,逐步建立資源更新的經濟補償機制?!币虼耍隆端ā穼⑺Y源有償使用制度作為國家又一項基本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在總則的本條中作了專門規定。此外,原《水法》對取水許可和收取水資源費兩項制度是分別作出規定的,兩者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而這次《水法》修訂為了健全完善我國的水資源權屬法律制度,建立取水權法律規范,將實施取水許可和收取水資源費兩項制度緊密相連,明確規定除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水的以外,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就是將取得取水許可證和繳納水資源費作為取得取水權的前提條件。這就為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國的水資源權屬法律制度和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為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進一步運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創立了法制基礎。
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的水不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根據《憲法》和本法的規定,水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開發、利用水資源,并保護其合法權益。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水利又是農業的命脈,為了保持我國水資源歸屬和開發利用法律制度的穩定性和延續性,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興修農田水利設施的積極性,本法除在第3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和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外,又在本條進一步明確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的水不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以切實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已有的用水權益,避免增加農民在農業用水上的負擔,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五、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組織實施。根據本法規定,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是統一管理水資源的基本制度,因此本條明確授權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組織實施。此外,本法還授權國務院制定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法和國務院有關行政法規具體組織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現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
2015-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10修訂)
2010-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正案
2010-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7第四次修訂)
2007-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保護錄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制品公約》的決定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2001)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6-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墨西哥合眾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1-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建筑業安全衛生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決定
1993-03-3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 附:修正本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1995-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1997-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1997-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修訂)
2003-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2006-06-29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14)
2013-12-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