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條 侵占、盜竊或者搶奪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貪污或者挪用國家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 本條是關于侵占、盜竊或者搶奪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貪污或者挪用國家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的犯罪行為有以下五種情況:
1.侵占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構成犯罪的。
2.盜竊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構成犯罪的。
3.搶奪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構成犯罪的。
4.貪污國家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構成犯罪的。
5.挪用國家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構成犯罪的。
二、按照本條的規定,行為人如果實施了以上行為之一,應當承擔刑事法律責任。
(一)《刑法》第271條第1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構成此侵占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客觀上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數額較大的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占為己有;2.本罪主體是與生產、運輸、屯放、儲備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有關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3.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侵害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還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二)《刑法》第264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產,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構成此盜竊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客觀上表現為竊取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竊取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的;2.本罪主體為普通主體,即凡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3.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盜竊行為會發生侵害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還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刑法》第267條規定:“搶奪公私財產,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攜帶兇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構成此搶奪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客觀上表現為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2.本罪主體為普通主體,即凡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3.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搶奪行為會發生侵害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還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四)《刑法》第382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
構成此貪污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對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的所用權以及職務行為的廉潔性;2.行為人主觀上只能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的目的;3.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貪污國家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的行為,行為后果符合法律所規定的罪的界限;4.構成本罪的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具體到本條而言,犯罪主體是依照法律從事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的管理的直接責任人員如會計人員,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的發放人員、指使貪污的有關人員等。
(五)《刑法》第273條規定:“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挪用特定款物罪客觀上表現為違反國家財經管理制度,將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挪作其他用途;這里的挪用指改變專用款物的用途,不包括挪作個人使用的行為;挪用情節嚴重,給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本罪主觀上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特定專用款物,而故意挪作他用。
(六)《刑法》第384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構成此挪用公款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須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歸個人使用,且符合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三種情形之一;2.本罪的主體必須是國家工作人員,具體到本條而言,犯罪主體是依照法律從事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的管理的直接責任人員;3.本罪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公款而挪用,但不具有將公款占為己有或其他第三人所有的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2019-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9)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申請解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條有關規定的答復意見
2005-12-2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英文本的決定
1990-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3-09-0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免辦法
1990-03-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已修訂)
1994-05-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失效]
1998-04-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2003-03-06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修訂)
2016-02-06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專利代理條例(2018修訂)
2018-11-06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