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補償
I.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
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是:根據工人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一整年一個月的工資向工人支付經濟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未滿六個月的,按半個月工資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延續了我國以往的做法。根據《勞動法》第28條的授權,1994年12月3日,勞動部頒布了《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規定在計算經濟補償時,每年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工作時間不足一年的,按照一年的標準給予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增加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未滿六個月的,給予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計算基數計算經濟補償時,應在工作一年后支付一個月的工資。至于月薪是勞動者本人的月薪、企業職工的月平均工資還是當地的月平均工資,則在《勞動合同法》的制定過程中進行了討論和研究。最后,規定月薪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這一規定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保持制度的連續性。如果原規定不充分,應適當修改。《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本辦法所稱經濟補償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在企業正常生產條件下,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月工資。用人單位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根據這一規定,月平均工資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內容。這樣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護低收入勞動者的權益,但設計過于復雜,不利于勞動者掌握。同時,它也不同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因此,《勞動合同法》統一了月平均工資的內容,操作簡單,一目了然
其次,注重公平,平衡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法》規定,月平均工資是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這一規定一方面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一些工人在雇主工作了很長時間,最初的工資可能遠低于最終工資。考慮到價格等因素,《勞動合同法》規定,過去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標準。另一方面,也考慮了雇主的實際情況。工人的經濟補償應與他們自己的工資相稱。一般來說,某一職位的工資受市場法的管制。有些職位的工資水平很高,而另一些職位的工資水平很低。某一地區的不同企業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如果規定以企業職工平均工資或當地平均工資為標準,對用人單位明顯不公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執行的基本準則有哪些
2020-12-1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有哪些
2020-12-14無效擔保合同如何賠償呢
2021-02-07遺產繼承沒有第一第二繼承人如何繼承
2021-01-09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養老金補發
2021-01-07如何快速獲得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23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繳納土地出讓金后是否另外繳納城市建設配套費
2021-02-10門市公司拆遷補償嗎
2020-11-26回遷房質量有問題,能否拒收
2020-11-20農村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包括哪幾種
2021-01-30公租房拆遷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江蘇省政府拆遷補償是多少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