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的客體是勞動行為。實施勞動行為,完成勞動任務是勞動者的首要職責。由于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行為,勞動關系建立后,勞動者必須參加用人單位的生產、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一員,享有用人單位職工的權利,承擔用人單位職工的義務。用人單位作為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管理者,在要求勞動者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必須為勞動者完成勞動行為提供條件,包括生產場地、機械設施、勞動工具等。
對于勞動法律關系中是否存在客體,我國勞動法學界最初持否定態度,認為沒有必要提及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在“勞動法律關系要素”部分,由愛心編輯主編的原版教材《勞動法》只介紹了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內容,沒有介紹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注:見《勞動法》總編輯,群眾出版社1987年版,第116頁)。)這一點被引入前蘇聯的教科書中。(注:見[蘇聯]亞歷山德羅夫:《蘇聯勞動法教程》,李墨、康田譯,中國**大學出版社,1955年,第5頁)。)勞動關系與勞動合同關系的區別不同于勞動關系。首先,它們具有統一的邏輯關系。勞動合同制度全面實施后,勞動關系的建立開始更多地依賴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協議。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是否建立勞動關系,與誰建立勞動關系,建立什么樣的勞動關系,只能由勞動者的意思自治來決定。因此,市場經濟國家勞動關系的一般形式是勞動合同。甚至可以說,一切勞動關系都是勞動合同關系,二者具有統一性。勞動合同的訂立是決定勞動關系的最重要事實。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勞動合同,不僅包括書面勞動合同,還包括口頭勞動合同和其他形式的勞動合同。二是事實上是統一的。勞動合同關系體現了意思自治精神,它以承認合同當事人的獨立人格和意志自由為前提。勞動者有權訂立勞動合同,就意味著他真正成為了自己勞動力的所有者。同樣,用人單位有權訂立勞動合同,也就意味著真正實現了用工的人權。雇傭關系與勞動關系的區別:(1)學科資格不同。勞動合同的主體只能是法人或者組織,即用人單位,對方必須是勞動者個人。勞動合同的主體不能同時是兩個自然人;勞動合同的雙方可以同時是法人、組織、公民,也可以是公民、法人、組織。(2)主體的性質及其關系是不同的。
勞動合同雙方之間不僅有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還有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勞動者除提供勞務外,還應當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用人單位的安排,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成為用人單位的內部職工。
事實上,我們每個公民都會接觸到相關的勞動關系,勞動的存在也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在工作時,應該簽訂相應的勞動協議,以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如有任何疑問,請登錄官網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9級傷殘能賠十萬嗎
2021-02-18贈與合同的贈與人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嗎
2021-03-16人防車位和產權車位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0工程施工工人受傷如何處理
2021-01-27破壞軍人婚姻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21離婚后才發現原配偶在未離婚時有重婚行為怎么辦
2021-01-042020國家賠償新標準是多少,最近兩年的國家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2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3-09父母協議單獨贈與兒子的房,兒媳加名字有用嗎
2020-12-09未婚先孕怎么領結婚證
2021-03-15公安有調解權嗎
2021-03-08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小產權房產可以做保全使用嗎
2021-02-03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