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糾紛。當事人不愿和解、調解或者共同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保?) 和解。和解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發生爭議時,在尊重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就爭議事項達成協議,以解決爭議的方式。和解是當事人在自愿原則下自由選擇解決臺灣與臺灣糾紛的方式,而不是解決合同糾紛的必要程序。當事人也可以不經協商解決,直接選擇其他方式解決爭議。(2) 調解。解決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運用說服教育的方法解決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調解有兩種方式。一是合同糾紛發生時,人民調解委員會可以向糾紛當事人所在地或者糾紛發生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二是行政調解。主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合同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申請行政調解必須符合下列條件:申請人必須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有明確的被申請人、具體的調解請求和事實依據,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案件范圍的規定。但是,已經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提起訴訟申請仲裁的。一方請求調解,另一方不同意調解的,不予受理調解申請。當事人雙方接受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訂立調解協議,即當事人應當按照調解協議履行各自的義務。由于調解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不能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解決糾紛。(3) 仲裁。仲裁,是指合同爭議當事人根據爭議發生前或者發生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解決的方式。仲裁具有準司法性質,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具有法律效力,應當由當事人履行。(4) 訴訟。訴訟是指合同糾紛發生后,當事人之間沒有仲裁協議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合同糾紛。這是解決合同糾紛最常見的方式。合同糾紛經人民法院審理判決后,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和調解書。當事人拒不履行的,對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在處理委托開發建設合同時,如果感到壓力很大,不知道該怎么辦,應及時找專業律師。委托開發建設合同糾紛的處理需要律師服務。如果我們不知道在哪里找律師,我們可以來律霸找一位專業律師,隨時提供一對一的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評估時如何確認知識產權種類
2020-11-19沒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11遺囑人燒毀公證遺囑能否視為撤銷遺囑
2020-11-28女方出軌懷孕是否犯法,如何收集出軌證據
2021-02-22交通肇事逃逸后果是什么
2020-12-05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由誰接管
2021-01-20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哪些
2021-03-17什么是保險條款
2020-12-27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保險公司如何降低理賠投訴案件
2021-01-11